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點燈]-毘盧遮那佛 -大日如來

B3-           毘盧遮那佛 -大日如來
                         
    「毘盧舍那」(Vairocana),亦稱為「毘盧遮那佛」,略稱「盧舍那」等,意為光明遍照一切處。
    〈法華文句會本〉說:「法身如來名毘廬,此翻徧一切處,報身如來名盧遮那,此翻淨滿,應身如來名釋迦,此翻能仁。」聖嚴師父指出:「天台家未勘對梵文,故以毘廬舍那、盧舍那、釋迦,配上如來的法身、報身、應身解釋……相沿迄今,中國佛教界,多用天台家的觀點,以法身為理佛,報身為智佛,應身為事佛。」指出「盧舍那」和「毘廬遮那」:「此二名本是一名,賢首法藏懂梵文,所以未將此二名視為兩種不同的佛身。」(天台心錀P83)「賢首法藏」,是唐代與玄奘、實叉難陀、義淨等齊名譯經家。賢首法藏與實叉難陀譯八十卷本《華嚴經》,著〈華嚴經探玄記〉、〈華嚴金獅子章〉等。賢首法藏為華嚴宗之三祖,初祖唐帝心杜順,二祖雲華智嚴,四祖清涼澄觀,五祖圭峯宗密。 
    密教視毘盧遮那佛為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光照徧一切處,為密教的本尊,金剛界、胎藏界兩部曼荼羅之主尊,視為一切諸佛菩薩之本原及所歸。摩訶是「大」,毘盧遮那是「日」,是光明遍照之義。故「摩訶毘盧遮那」(Mahā vairocana),中土稱為「大日如來」。
    〈大日經疏〉載:「所謂毘盧遮那者,日也,如世間之日,能除一切暗冥,而生長一切萬物,成一切眾生事業,今法身如來亦復如是,故以為喩也。」又說:「世間之日不可為,但取是少分相似,故加以大,名曰摩訶毘盧遮那也。」故《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稱為《大日經》。
    「金剛界大日如來」為金剛界曼荼羅五大月輪之中尊,居色界頂摩醯首羅宮,不壞金剛光明心殿中,其相似菩薩作天人狀,手結智拳印,密號謂「遍照金剛」。「胎藏界大日如來」為胎藏界中臺八葉院之中尊,居大自在天廣大金剛法界宮,顯菩薩形,手結法界定印,密號亦謂「遍照金剛」。
    大日如來之真言是《阿毘羅吽欠》( a  vi  ra  hum  kham ),「阿」為地大,「毘」為水大,「羅」為火大,「吽」為風大,「欠」為空大。此「咒」包羅「地、水、火、風、空」一切萬象,誦之則一切法悉成就。傳原咒為《唵阿毘羅吽欠莎婆訶》(om  a  vi  ra  hum  kham  svāhā),但因一切真言皆有「唵」與「莎婆訶」,故從略。「阿毘羅吽欠」,又作「阿毘羅吽劍」或「阿味囉吽欠」等,那是漢譯的不同版本。
    《大日經》載:「爾時毘盧遮那世尊,又復住於降伏四魔金剛戲三昧,說降伏四魔解脫六趣滿足一切智智金剛句字,南麼三曼多勃馱喃,阿味囉吽欠。」〈大日經疏〉說:「此五字,即是降四魔真言句也。」舊譯《華嚴經》〈盧舍那佛品〉說:「毘盧遮那佛修習無量劫海之功德,乃成正覺,住蓮花藏世界(佛報身之淨土),放大光明,照遍十方,毛孔現出化身之雲,演出無邊之契經海。」此佛的形像據《梵網經》說:「坐于千葉蓮華臺上,結跏趺坐,左手安在膝上,右手輕輕舉起,此佛是在色界最上頂的大自在天宮說法,佛像的華臺周圍,開有一千華葉,每一葉表現一百億國土的光景,而成三千大千世界的大觀。」在密教,「盧遮那佛」與「大日如來」同體,認為盧遮那佛光明遍照十方,充滿一切空間。
    「盧遮那佛」就是「摩訶盧遮那佛」也就是「大日如來」,前者音譯,後者意譯。唐不空〈金剛頂經義訣〉說:「梵音毗盧遮那,此翻最高顯廣眼藏如來,毗者最高顯也,廬遮那者廣眼也,先有翻為遍照如來,又有翻為大日如來,此蓋略而名義闕也。」毘盧舍那佛淨土為蓮華藏世界,又稱「華藏世界」。
                                  ──  
行者 果燦 合十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