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點燈]-普賢菩薩

B12-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就是「三曼多跋陀羅」(Samantabhadra或Vishva bhadra),意徧吉,華譯「普賢」,四大菩薩之一,與文殊同為釋尊的脅士,並稱「華嚴三聖」。文殊駕獅子侍於左側,普賢乘六牙白象侍右側。普賢主一切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與文殊的智德、證德相對,理智相即,行證相應,三昧與般若雙全。
        〈探玄記〉說:「釋有三義,一,普賢當法界門,是所入也,文殊當般若門,是能入門也;二,普賢三昧自在,文殊般若自在;三,普賢明廣大之義,文殊甚深之義,深廣一對故。」
        晉安帝隆安三年(西元399年),慧持和尚自盧山入蜀,於峨眉山建普賢寺,傳自此峨眉山為普賢菩薩示現之道場。佛經說,佛陀在靈山會上說《法華經》時,普賢與諸菩薩等來聽受,當即發願乘六牙白象守護《法華經》,得佛陀讚許,故普賢的形像是騎六牙白象。在密教,普賢與金剛薩埵同體,密號真如金剛或示現金剛。普賢曾發十大願,代表一切菩薩之願行,謂其他菩薩之發心修行入於普賢願海,故稱為「大行普賢菩薩」。
        據《四十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所載普賢十願是:「一者敬禮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據說普賢有延命之法,故亦稱「延命菩薩」。顯教以彌勒為釋迦牟尼佛之補處菩薩;密教以普賢為大日如來之補處菩薩,稱為金剛薩埵、金剛手、祕密主、金剛手菩薩摩訶薩等等,認為此薩埵與普賢菩薩是同體異名。
   
        「行願」、「願行」的「行」,是行為、修行、觀行,是動詞,應讀成 Xingㄒㄧㄥ。故《華嚴經》中的《普賢菩薩行願品》的「行願」的「行」,讀成 Xingㄒㄧㄥ。但「大行普賢菩薩」的「大行」不是指行為造作,是指普賢的智慧、功德、品德,是名詞,故應讀 hangㄏㄤ。
        普賢菩薩主一切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與文殊的智德、證德相應。普賢菩薩曾發十大願,代表一切菩薩之願行,所以說其他菩薩之發心修行入於「普賢願海」,故稱普賢為「大行普賢菩薩」。
        總之,在佛經中,一般指行為、造作的「行」,讀成 Xingㄒ|ㄥ,如行為、行者、修行、願行、苦行等;指品德、智慧的「行」,讀成 hangㄏㄤ,如德行、品行等。在粵語,不論動詞名詞,一律讀 Hangㄏㄤ音。   
                               ── 
行者 果燦 合十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