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法數]一切種智

一切種智:
「智」是Jnāna,意為「智慧」,與「般若」Prajnā同義。「智」指佛的智慧,因佛的智慧能覺知宇宙一切法,故又稱「一切智」或「一切種智」。「一切智」和「一切種智」雖然總名為佛智,但有總別二義。
〈大智度論〉說:「一切智,是聲聞辟支佛事;道種智,是菩薩事;一切種智,是佛事。」又說:「總相是一切智,別相是一切種智,因是一切智,果是一切種智,略說一切智,廣說一切種智。一切智者,總破一切法中無明闇,一切種智者,觀種種法門,破諸無明。」
《大般若經》說:「一,一切智,知諸法總相;二,道種智,知二道乃至無量道門;三,一切種智,能盡知一切諸法的總相別相。」
可見「三智」僅是「階段」和「層次」。「一切智」未圓滿,尚「有漏」;「道種智」接近圓滿;「一切種智」究竟圓滿,是「無漏智」。
一切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稱為「三智」。其中唯佛的智慧,是圓具空有而超越空有二智的,是圓滿智慧,故稱為「一切種智」。
「智」或「般若」,是對宇宙原理,諸法實相的覺悟和理解力抉擇力。能分別事理,决斷疑念,能顯發本性,斷除煩惱妄惑,去惑證理,見佛實相。這種覺悟如果是「有我」的,就是「有漏智」;「無我」的,便是「無漏智」。
聖嚴師父指出:「知識、學問、經驗是依靠自我中心學來的,智慧不是知識、學問、經驗,那是放下自我中心的態度。」(真正大好年P37)
佛經所提「智慧」,不是指凡人的學識聰慧,而是指佛的般若智慧,佛的真如實相。凡人的智慧是有善惡的,越聰敏的惡人,所作的壞事危害就越大;而般若智慧是大悲的,絕無絲毫邪念的。因為中文沒有更貼切的詞彙,故直譯為「般若」,而一般不用「智慧」一詞。
〈大智度論〉二十七的「三智一心」:「問曰: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種智,斷一切煩惱習,今云何言以一切智具足得一切種智,以一切種智斷煩惱習?答曰:實一切一時得。此中為令人信般若波羅蜜故,次第差品說。欲令眾生得清淨心,是故如是說。復次,雖一心中得,亦有初中後次第。如一心有三相,生因緣住,住因緣滅。又如心心數法,不相應諸行及身業口業。以道智具足一切智,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種智,以一切種智斷煩惱習亦如是。先說一切種智即是一切智,道智名金剛三昧。佛初心即是一切智一切種智,是時煩惱習斷。」

(另見後面[法數]的「三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