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法數]三毒

三毒:
「三毒」指貪瞋癡。就是貪欲(Rāga)、瞋恚(Krodha/Pratigha)、愚癡(Moha),是三根本煩惱,此三煩惱荼毒最劇,故稱為「三毒」。恚,音卉,發怒惱恨之義。
〈大智度論〉說:「有利益我者生貪欲,違逆我者而生瞋恚,此結使不從智生,從狂惑生,故是名為癡,三毒為一切煩惱根本。」
「貪欲」,貪得無厭,指貪愛世間一切色欲財寶,包括感情和生命,貪使人不擇手段,欺詐拐騙,最終墮餓鬼道。
「瞋恚」,發怒惱恨,指身心熱惱而造諸惡業,而瞋恚熱惱之火能燒盡一切福德。
故《決定毘尼經》說:「寧起百千貪心,不起一瞋恚,以違害大慈,莫過此故。」〈阿毗達摩集論〉指「瞋」為「對眾生或苦難或與苦難有關諸事物起不善欲。」「瞋恚」會使人暴戾蠻橫,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最終墮地獄道。
「愚癡」,愚昧癡迷,指心性闇昧,無通達事理之智,與「無明」同義。愚癡使人不知因果,顛倒是非,最終墮畜生道。
〈大乘大義章〉說:「眾生心有三毒之病,……愛恚力等,愚癡則漏,所以者何,愛,小罪而難離,恚,大罪而易離,癡,大罪而難離。以愛難離故是惡相,以小罪故非惡,以恚大罪故是惡相,易離故非惡相,是二力等故遣之則易,所謂不淨慈悲無常苦觀。癡心若發,即生身見等十二見,於諸法中深墮錯謬。」(第十四章)
「貪瞋痴」等諸惑,能障礙佛道,稱為「障」或「礙」。「貪瞋痴」諸惑能煩擾有情之身心,故稱為「煩惱」。煩惱能障礙涅槃之道,故稱為「煩惱障」,煩惱障是由「我執」而生。
「貪瞋痴」諸惑是為愚痴無明,能障礙佛智使智慧不生,所知之境不能現,不能了知諸法實相,故稱為「所知障」或「智障」。「所知障」是由「法執」而生(執著法之實有),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空去「我執」的煩惱障及「法執」的所知障。
聖嚴師父說:「斷煩惱障(我空)即解脫生死,斷所知障(法空)即不離生死,解脫生死即入涅槃,不離生死即度眾生,解脫是慧業,度生是福業,福慧雙修是菩薩業,福慧圓滿便是成佛。」(正信的佛教P155)
「無常觀」亦稱「因緣觀」。「不淨、慈悲、無常、苦觀」。

(另見後面[法數]之「五停心觀」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