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法數]四念處

四念處:

據〈大智度論〉載:釋尊臨入滅,具有天眼的失明比丘「阿泥樓馱」請「阿難」問佛陀四件事:一,佛滅度後,諸比丘以何為師;二,諸比丘依何住;三,惡性比丘云何共居;四,一切經首置何字。佛陀答:一,以法為師;二,依四念處而住;三,依梵天法對治之(另說是用默擯,就是用排斥,不理睬的方式,使其心生悔意而自行歸善);四,一切經首置「如是我聞」。
「念處」亦稱「念住」(Smrti-upasthāna),故「四念處」亦稱「四念住」。就禪觀的次第而言,「四念住觀」是小乘行者於修「五停心觀」之後所修之觀法
聖嚴師父說:「四念處是三十七菩提分法的一科,雖云小乘觀法,然於《大智度論》卷十九也有介紹,是觀身、受、心、法的不淨、苦、無常、無我,而破凡夫的我執我見,乃是通用於大小乘的基礎佛法。」(學佛群疑P227)又說:「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後出定而觀四念處,那是次第禪觀。由修定得有漏慧,再以有漏慧觀四念處,由觀四念處發無漏慧而出三界,證解脫果。」(禪的世界P19
「五停心」可止行者的亂心,使行者達到「定」的程度,故「五停心」屬於「止」,稱為「奢摩他」;「四念處」可發行者的智慧,屬於「觀」,稱為「毘婆舍那」,故「四念處」亦稱為「四念處觀」。
聖嚴師父說:「修五停心得定以後,立即從定出來(因不立即,定力會退失),用有漏智慧觀察四念處的身、受、心、法,一直觀想,進而達到發無漏慧出三界的目的。」師父認為:「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開悟,在定中心亦無法修;必須是得定之後,從定出,以有漏慧來修四念處,從四念處發無漏慧。」(詳見後面的「五停心觀」)
「四念處」指:一,「身念處」,觀身為不淨(指身是煩惱、生死和罪惡的根源,故「不得清淨」) 。二,「受念處」,觀受為苦(「受」是指身體的感受,觀「受」是「苦」以對治「樂」) 。三,「心念處」,觀心為無常(「心」的念頭是不停地變異變化的,故無常。觀心「無常」以對治「永恆」「常」) 。四,「法念處」,觀法為無我(不管是心法或色法,只是因緣的結合、因果的關係,我是不存在的)。此「四念處」以慧為體,因慧之力能使念身受心法所觀之處,故稱「念處」;因慧之力能使念住於所觀之處,故又稱「念住」(佛教辭典)。
〈大智度論〉卷第十九說:「身念處受心法念處。是為四念處觀四法四種。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四法雖各有四種。身應多觀不淨。受多觀苦。心多觀無常。法多觀無我。何以故。凡夫人未入道時。是四法中邪行起四顛倒。諸不淨法中淨顛倒。苦中樂顛倒。無常中常顛倒。無我中我顛倒。破是四顛倒故說是四念處。破淨倒故說身念處。破樂倒故說受念處。破常倒故說心念處。破我倒故說法念處。」
〈智論〉卷第三十一說:「身念處名一切色法。行者觀內色無常苦空無我。觀外色觀內外色亦如是。受心法亦爾。四念處內觀相應空三昧名內空。四念處外觀相應空三昧名外空。四念處內外觀相應空三昧名內外空。……雖四法皆觀無常苦空無我。而眾生身中多著淨顛倒。受中多著樂顛倒。心中多著常顛倒。法中多著我顛倒。以是故。行者觀身不淨觀受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聖嚴師父認為:觀身受心法「四念處」是為了對治「淨樂常我」四種顛倒。(以上括孤內皆是師父在〈禪的世界P13至P15〉所言)
故「觀身不淨」並非指觀身體不乾凈,否則是尚在「五停心」的階段,「四念處」的身不淨是指身是煩惱生死和罪惡的根源,故「不得清淨」,觀身不清淨以對治「淨」。「觀受是苦」,「受」是指身體的感受,身體的感受有苦有樂,但一般人只記得快樂的好的,因而對色身產生執著。師父說:「所有一切的樂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帶來苦的原因;而苦是沒有止境的,樂是非常有限的。這一生的苦連續到未來生的苦,即便是這一生到最後,此身還是會死亡,會敗壞,結果還是苦。」觀「受」是「苦」以對治「樂」(禪的世界P13)。「觀心無常」,師父認為,「心」是從身體的感受而產生的反應和執著,實際上是人腦筋的一個念頭,念頭是不停地變異變化的,故無常。觀心「無常」以對治「永恆」和「常」。「觀法無我」,師父說:「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色法,無一不是因緣和合的暫時顯現。暫時顯現其間,每一點每一點連綴起來,便成為一樁事。……但把這些東西放在空間時間上來看,就只是因緣的結合,因果的關係,我是不存在的。」

師父說要用「慧」來觀身受心法「四念處」。在修「五停心」而得「定」以後,「心能夠動,這不叫念頭,叫慧,是很清楚的觀照。」因為「停於定止於定時,心根本不動。」「以慧來觀身受心法的時候,這個慧本身有被它所觀的對象。……先觀身,觀身能夠不斷,再觀受,觀受能夠不斷,觀心,又能不斷,三種連起來觀,一氣不斷,此即四念處觀成,進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羅漢果,出三界前的階段了。」又說:「觀四念處得力,才知道四聖諦的苦諦究竟是什麼。能夠了解到苦諦的實義,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證四聖諦,已能每一剎那每一剎那,都連續地不斷地不退地觀照明徹,而且就在觀上面不會再離開了。故證四聖諦已具無漏慧,出離三界,永斷生死。」(禪的世界P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