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法數]三界九地

三界九地:
「三界九地」是對「三界」更細緻的分析。
上面提過「三界」中的「欲界」,因男女雜居,多諸染欲,故亦稱為「五趣雜居地」。此為「九地」中之「一地」。
「色界」由禪定的深淺而分四級,稱為「四禪天」,其中初禪天稱「離生喜樂地」,二禪天是「定生喜樂地」,三禪天是「離喜妙樂地」,四禪天是「捨念清淨地」。此分別佔「九地」中的「四地」。
「無色界」包括「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此「四天」又稱「四無色天」或「四空處」「四空天」。分別佔「九地」中另「四地」。
因為三界的有情眾生貪著樂住此九種境界,故稱為「九地」,又因為眾生是從有漏業因所得果報而居此,故「九地」又稱「九有」。 
「三界九地」,每一「地」各有九品之惑,故九地合為八十一品,稱為「八十一品之修惑」。「惑」就是「煩惱」。「四空處」又稱「四空天」,是無色界的「四天」(或四處),是修四空處定的行者所得正報之處。以上因為是有情所樂居,故亦稱「九有情居」。其中「色界」和「無色界」眾生是修禪定者依其所修禪定的深淺而得之果報,正如〈俱舍頌疏〉〈世間品〉關於「空無邊處」的解釋說:「修此定前,於加行位,厭有色身,思無邊空,作空無邊解,名空無邊處。」可見,行者是「厭有色身,思無邊空」,以「諸法皆空」來看,三界所有一切「處」,一切「天」,僅是厭離色身的禪修行者「唯心所現」,是虛妄的境界。故《八十華嚴經》說:「三界所有,唯是一心。」
外道於「三界九地」,以有漏智次第斷下地之惑的方法,稱「六行觀」。其法是:觀下一地為粗為苦為障而厭之;觀上一地為靜為妙為離而欣之。以如此厭欣之力,次第斷下地之惑,故「六行觀」又稱「厭欣觀」。但外道是以有漏智次第以厭欣力斷惑,不能斷第九有頂地之惑(第九地在無色界第四處,是非想非非想天,在世界之最頂,故稱「有頂地」),斷「有頂地」之惑,必依觀四締之無漏智,而且外道依六行觀僅能斷下地的「修惑」,不能斷「見惑」。據說,釋尊在菩提樹下,以無漏道斷有頂地的見修二惑之前,亦先以六行觀斷下八地的見修二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