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法數]四禪天

四禪天:
  「禪」dhyāna是心注一境,靜息心慮之義。「四禪天」catvāri dhyānāni又稱為「四靜慮天」。
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色界是已脫離了慾念,但仍有色身(物質)的天界。是聲聞乘修四禪的眾生所居之「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至「四禪天」等次境界。每個層次各有多級的「天」。
「初禪天」是色界天的第一個層次。包括梵眾、梵輔、大梵等三天。此處已經脫離慾念,不食人間煙火,故無鼻舌二識,惟有眼耳身三識與樂受相應,意識與喜受相應。(但有覺觀。粗思名覺,細思名觀,二者皆妨礙定心,故以「覺觀」之有無而可判心之淺深。) 
「二禪天」是色界天的第二個層次。包括少光、無量光、光音(極光淨)等三天。此處已經脫離慾念,僅有意識,以禪樂為樂,故惟有喜捨二受與意識相應。因其意識之喜悅粗大,故是喜受而非樂受。(「捨、受」指非苦非樂之感受。因無眼等前五識,故無樂受且無覺觀。) 因住於喜樂的境界中,故又稱定生喜樂地。
「三禪天」是色界天的第三個層次。包括少淨、無量淨、遍淨等三天。此處亦僅有意識,較二禪天又斷離了喜樂等情感,但意識怡悅之相較為淨妙,有樂受。故稱離喜妙樂地。
「四禪天」是色界天的第四個層次。包括無雲、福生、廣果、無想、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等九天。此處惟有捨受與意識相應。此天較三禪天又脫離了「離喜妙樂」的情感,唯有捨清淨、念清淨、不苦不樂受和心注一境等特性,故又稱捨念清淨地。
「四禪天」之「無煩天」以上五天,又稱為「五不還天」或「五淨居天」,為證聲聞三果阿那含及以上聖者所居之處。
《大涅槃經》載:「初禪天」人心中有粗細的思想,故外面有火災。「二禪天」人對於禪定生喜樂心,故外面有水災。「三禪天」人呼吸粗重,故外面有風災。惟「四禪天」內外過患一切均無,故諸災不能到達此處。
《楞嚴經》說:「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安隱中心,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悲華經》曰:「身心快樂,無有疲極,譬如比丘入第三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