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法數]一闡提

一闡提:
「一闡提」全稱「一顛底迦」(Ecchantika),簡稱「闡提」,通常都稱「一闡提」。「一闡提」的「一」,不是數字,是Ecchantika的第一個音節的音譯。
《大般涅槃經》說:「一闡提者不信因果,無有慚愧,不信業報,不親善友,不隨諸佛所說教戒,如是之人名一闡提。」又說:「一闡提雖有佛性而為無量罪垢所纏。不能得出如蠶處繭。以是業緣不能生於菩提妙因。流轉生死無有窮已。……何以故。非法器故。」又說:「妙藥雖能療愈種種重病。而不能治必死之人。」
「一闡提」有三類:一,「斷善闡提」,如《楞嚴經》所說:「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指起大邪見,斷絕一切善根不可藥救者,或貪欲樂生死之人,等如斷了自己的善根,不能成佛;二,「無性闡提」,指無畢竟涅槃之性,猶如先天盲者,無法見陽光,不能成佛;三,「大悲闡提」,指發大悲誓願,欲度盡一切眾生後始願成佛的菩薩,因為要度盡一切眾生是無期的,所以成佛亦無期,「大悲闡提」亦稱「救世闡提」。前一、二為貶義,第三為褒義。
「一闡提」說與大乘的「眾生都能成佛」說並無矛盾,正如《大般涅槃經》說:「一闡提雖有佛性而為無量罪垢所纏。不能得出如蠶處繭。」並非一闡提不能成佛,而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來世尊見諸病者當施法藥。病者不服非如來咎」。
東晉時(約西元418年),法顯與佛陀跋陀羅共譯的六卷本《大般泥洹經》傳入中土,南朝僧人竺道生( 西元355-434年)首先提出「一闡提亦可成佛」的主張,因此被眾僧以「背經邪說」而逐出建康(今南京)。故才有竺道生虎丘講道,群石點頭的神話傳說。後來北涼曇無讖譯的四十卷本《大般涅槃經》(也稱《涅槃經》或《北本涅槃經》) 傳到建康,僧眾才佩服竺道生「孤明先發」。
《涅槃經》載:「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人雖謗方等經,作五逆罪犯四重禁,然必當成菩提道,須陀洹人、斯沱含人、阿那含人、阿羅漢人、辟支佛等,必當得成阿耨菩提。」
《大般涅槃經》第二十卷〈梵行品第八之六〉載:「大王。世尊亦爾。於一闡提輩善知根性而為說法。何以故。若不為說。一切凡夫當言如來無大慈悲。有慈悲者名一切智。若無慈悲云何說言一切智人。是故。如來為一闡提而演說法。大王。如來世尊見諸病者當施法藥。病者不服非如來咎。大王。一闡提輩分別有二。一者得現在善根。二者得後世善根。如來善知一提輩能於現在得善根者則為說法。後世得者亦為說法。今雖無益作後世因。是故。如來為一闡提演說法要。一闡提者復有二種。一者利根。二者中根。利根之人於現在世能得善根。中根之人後世則得。諸佛世尊不空說法。大王。譬如淨人墜墮清廁。有善知識見而愍之。尋前捉髮而拔出之。諸佛如來亦復如是。見諸眾生墮三惡道。方便救濟令得出離。是故如來為一闡提而演說法。」
《法華經》載:佛陀告諸天人及菩薩,提婆達多往昔曾為其師,為權誡世人而作五逆罪,墮於地獄,末來必當成佛,號天王如來。」以提婆達多的破壞和合僧,出佛身血,害蓮華比丘尼,雖然因五逆罪而墮無間地獄,但「末來必當成佛」。故雖犯「波羅夷」之重罪,也不會「永斷善根」。
聖嚴師父說:「《大般涅槃經》中說,一切衆生都能成佛。一些早期的經典則說,有些人不能開悟;有些人具有某些特性,以致不能修習佛法有成。即使經中說一切衆生都能成佛,但我相信那是佛陀出於慈悲的緣故,鼓勵一切衆生修習佛法。佛陀說話的對象包括了修行者,也包括了老師和僧伽,如果僧伽相信『一闡提』的說法,可能就會事先判斷人們值不值得傳授佛法。」(禪的智慧P154)
《涅槃經》〈獅子吼菩薩品〉有偈說:「本有今無,本無今有;三世有法,無有是處。」又說:「善男子!有者凡有三種:一未來有,二現在有,三過去有。一切眾生未來之世,當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一切眾生現在悉有煩惱諸結,是故現在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眾生過去之世有斷煩惱,是故現在得見佛性。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闡提等亦有佛性。」
《涅槃經》是釋迦世尊最後所說,應以《涅槃經》為準。六祖惠能大師說:「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
佛法看眾生,不是僅看當下此生,而看其生生世世。此生又聾又盲者,未必來生又聾又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