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法數]五性

五性:
《大品般若經》說:「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執金剛神王常隨逐。作是願。是菩薩摩訶薩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常隨逐乃至五性。執金剛神常隨守護。」
「五性」通常指的是無始以來有情眾生的五種特姓。包括定性的聲聞緣覺菩薩,加上不定種性和無種性五種。前三種的菩薩聲聞緣覺是「定性」的三乘;「不定種性」指其於三乘的種姓尚未決定的;「無種性」指其善根皆尚未成熟,或包括外道及不受化度者。
依唯識法相宗的說法:「定性」指不變易的種性。聲聞是聞佛的聲教而覺悟,習聲聞之因而證聲聞之果,但不進求佛道,故稱為「定性聲聞」。緣覺是觀因緣生滅之法而覺悟真空之理,習緣覺之因而證緣覺之果,但也不進求佛道,故稱為「定性緣覺」。菩薩是悲智雙運,既自覺又覺他,是覺悟的有情(菩提薩埵),故稱為「定性菩薩」。以上三種是不變易了的「定性」。第四種是還未定的,近聲聞則習聲聞法,近緣覺則習緣覺法,若近菩薩則習菩薩法,故稱為「不定種性」。第五種是指無善種的,甚至是不受化度不求解脫的,故稱為「無種性」。這應該包括「一闡提」和不受化度的外道者,因其善根遠遠尚未成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