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法數]四無閡-四無礙

四無閡-四無礙:
《大般涅槃經》卷十七說:「一切凡夫無四無閡。」「閡」是阻礙、障礙,「四無閡」就是「四無礙」。也就是經所說「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
《涅槃經》說:「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能如是知得四無礙。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法無礙者。知一切法及法名字。義無礙者。知一切法所有諸義。能隨諸法所立名字而為作義。辭無礙者。隨字論正音論闡陀論世辯論。樂說無礙者。所謂菩薩摩訶薩凡所演說無有障礙。不可動轉。無所畏省。難可摧伏。善男子。是名菩薩能如是見知。即得如是四無礙智。復次。善男子。法無礙者。菩薩摩訶薩遍知聲聞緣覺菩薩諸佛之法。義無礙者。乘雖有三知其歸一。終不謂有差別之相。辭無礙者。菩薩摩訶薩於一法中作種種名。經無量劫說不可盡。聲聞緣覺能作是說無有是處。樂說無礙者。菩薩摩訶薩於無量劫為諸眾生演說諸法。若名若義種種異說不可窮盡。復次。善男子。法無礙者。菩薩摩訶薩雖知諸法而不取著。義無礙者。菩薩摩訶薩雖知諸義而亦不著。辭無礙者。菩薩摩訶薩雖知名字亦不取著。樂說無礙者。菩薩摩訶薩雖知樂說。如是最上而亦不著。何以故。善男子。若取著者不名菩薩。」
又說:「夫取著者不名無礙。無所取著乃名無礙。善男子。是故一切諸菩薩等。有取著者則無無礙。若無無礙不名菩薩。當知是人名為凡夫。何故取著名為凡夫。一切凡夫取著於色乃至著識。以著色故則生貪心。生貪心故為色繫縛。乃至為識之所繫縛。以繫縛故。則不得免生老病死憂悲大苦一切煩惱。是故。取著名為凡夫。以是義故一切凡夫無四無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已於無量阿僧祇劫知見法相。以知見故則知其義。以見法相及知義故。而於色中不生繫著。乃至識中亦復如是。以不著故。菩薩於色不生貪心。乃至識中亦不生貪。以無貪故。則不為色之所繫縛。乃至不為識之所縛。以不縛故。則得脫於生老病死憂悲大苦一切煩惱。以是義故。一切菩薩得四無礙。」
〈佛學大辭典〉說:「四無礙解又云四無礙智,四無礙辯。是為諸菩薩說法之智辯,故約於意業而謂為解,謂為智,約於口業而謂為辯。一法無礙,名句文能詮之教法名為法,於教法無滯,名為法無礙。二義無礙,知教法所詮之義理而無滯,名為義無礙。三辭無礙,又云詞無礙。於諸方言辭通達自在,名為辭無礙。四樂說無礙,又云辯說無礙。以前三種之智為眾生樂說自在,名為樂說無礙。又契於正理起無滯之言說,名為辯無礙。無滯之言說即辯也。」
故「四無閡」或「四無礙」亦稱「四無礙智」、四無礙辯、四無礙解,是八地以上的菩薩摩訶薩及諸佛所得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