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名相]行-行

行-行:
「行」(Samskāra),是一切身口意的造作行為。〈大乘大義章〉說:「有為集起,目之為行。」又說:「內心涉境,說名為行。」〈俱舍論〉說:「行名造作。」「諸行無常」的「行」,是三世遷流的有為法,是因緣集起。
修行佛道之人稱Yogin「行者」或「行人」,一般指帶髮修行的人,並不一定是出家修行者。佛法是無等比無上過之法,是不可思議之法,故為「妙」,行不可思議之佛法,是為「妙行」。
「行」字在中文一般的讀音有二:
其一,讀Xingㄒ|ㄥ,細分陽平和去聲兩種。作動詞用,指行為、造作、活動,如行路、步行、行醫、旅行、發行等等。作副詞用,如「行將」(未來),「行不行」(可不可以)等。「上行」「下行」(指方向),「行年」(經歷),「兵車行」、「行書」(體裁),「行李」、「行裝」(旅行的裝備),但「行旅」不同「行李」,「行旅」是指旅行者,也就是指旅行團本身。「行止」、「行藏」指舉動,「行宮」指京城外的宮殿等,也讀陽平聲。但作名詞用,如行為、罪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標準等,嚴格應讀去聲,「幸」音。 
在佛經中,「行」是造作或遷流,是一切身口意的造作行為和思想活動。如《心經》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的「行」,是指觀自在菩薩「修行」一種高深的「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故此「行」是指「修行」(Bhavana),是觀照。如〈義章〉所說:「有為集起,目之為行」的「行」,如十二緣起和五蘊的「行」,行者(Yogin)、梵行(Brahma caryā)、苦行(Duskara carya)、難行(道)( Tapas)、加行(Prayoga)等等,都指行為造作,是動詞,讀成xingㄒ|ㄥ。如「行願」、「願行」的「行」,是行為、修行、觀行,是動詞,應讀成xingㄒㄧㄥ。故《華嚴經》中的《普賢菩薩行願品》的「行願」的「行」,讀成 xingㄒㄧㄥ。
其二,指排列、職業、行業等等,如行伍、行列、同行、商行、銀行、行家、行市(價格)等,行頭(戲曲的服飾)、行款(書寫排列) 等等,讀 hangㄏㄤ。  
在佛經中,普賢菩薩主一切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與文殊菩薩的智德證德相應。普賢菩薩曾發十大願,代表一切菩薩之願行,所以說其他菩薩之發心修行入於「普賢願海」,故稱普賢菩薩為「大行普賢菩薩」。指普賢菩薩的大行大願,是難行能行的大菩薩行,是大菩提心願。「大行普賢菩薩」的「大行」不是指行為造作,是指普賢的智慧功德品德,是名詞,故應讀hangㄏㄤ。    
總之,在佛經中,一般指行為造作的「行」,讀成 xing ㄒㄥ,如行為、行者、修行、願行、苦行等;指品德智慧的「行」,讀成 hang ㄏㄤ,如德行、品行、大行等。在粵語,不論動詞名詞,一律讀 hang ㄏㄤ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