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名相]行相

行相:    
行相ākāra,義為外形、表情、姿態等,指事物的外部形狀、形態,又指心識對於外界的境而產生的影像。故又譯為行、相、取相、相貌等等。是依「十二因緣」和「四聖諦」而「三轉十二行相」或「四諦十六行相」所指的「行相」。

「四諦三轉十二行相」:
釋尊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時,依十二因緣闡明苦集滅道四諦之理,以示勸證等三層次(三轉法輪);故稱為「三轉十二行相」。
  1,示轉︰開示此是「苦」、此是「集」、此是「滅」、此是「道」等四諦。
  2,勸轉︰次勸「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
  3,證轉︰再證「苦已知」、「集已斷」、「滅已證」、「道已修」。

「四諦十六行相」則有北傳南傳的兩論: 
北傳《集異門論》:
  1,苦諦四相:非常、苦、空、非我;
  2,集諦四相:因、集、緣、生;
  3,滅諦四相:滅、靜、妙、離;
  4,道諦四相:道、如、行、出。
南傳《小部-無礙解道》:
  1,苦諦四相:有害、有為、煩熱、變壞;
  2,集諦四相:存續、因緣、合、障礙;
  3,滅諦四相:出離、遠離、無為、不死;
  4,道諦四相:出、因、見、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