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點燈]-佛教的出家

K1-           佛教的出家
                                  ──  行者 果燦  ──
    
        俗世對出家人,對佛教寺院庵堂,是存在很多誤解的。其一,二千多年佛教的流傳,中間參雜了很多非佛的填加物,如今俗世很多時已神佛不分了;其二,一般無知的電視電影編導,又想當然的胡扯,影響極壞。在電視電影中,經常看到失戀就去「出家」,生意失敗去「出家」,婆媳不和去「出家」,給追債走投無路去「出家」,甚至殺人放火犯下大罪也去「出家」。佛教僧團成了「避難所」,寺院庵堂成了「垃圾站」。
        據說當今內地有部份寺院的所謂「和尚」,整天想方設法,巧立名目為遊客誦經「祈福」「加持」「開光」,進廟敬佛拜佛都要收「門票」,甚至替人算命看風水,收取高額「香油錢」,寺廟內還設所謂「義診」,有病沒病都開了昂貴的藥「忽悠」你,某些寺院甚至學外道搞什麼燒「頭柱香」,搞到遊客善信都怕了他們,影響極壞。學佛落髮出家,却連最基本的戒律也不懂,也不怕因果報應,真是末法的悲哀。
        正信的佛教並非如此的。〈大智度論〉卷第四十九說:「菩薩知在家有種種罪因緣。我若在家自不能得行清淨行。何能令人得諸淨行。若隨在家法。則有鞭杖等苦惱眾生。若隨善法行。則破居家法。」
        《佛說大淨法門經》:「文殊師利言。菩薩不以除己發者為是出家也。所以者何。其能斷滅眾生欲塵。使修精進。乃是菩薩之出家矣。菩薩不以自被袈裟為是出家也。袈裟名者。晉曰去穢。當去眾生淫怒痴垢。令無瑕玼。常行精進。乃是菩薩之出家矣。……其出家者依倚禁戒。不以緣戒為出家也。……志於禪定意不放逸。出家依慧不隨惡友。遵修脫門是為出家。」
        「出家」(Pravraiyaj)是神聖的事,是修梵行,是行菩薩道,是為擔承如來家業。是如《金剛經》所說:「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世俗的一切經濟人情債務沒有「還清」,是沒資格受剃度的。那些胡亂就給人剃度的,根本不是正信的佛教。
        聖嚴師父說:要出家成漢傳佛教的「沙彌」或「沙彌尼」,須在七歲以上六十歲以下。這是因為中土的僧團比丘,必須要負責沙彌和沙彌尼的教育和衣食,但沒有太多空餘時間,去照顧太小或太老的弟子的日常生活。過去在中土的寺院,基本生活大多自耕自足,所以規定七歲以上兒童,已能「在曬谷場上驅鳥雀」才得度。而年過六十的老人,年老體弱多病,生活上無法自理,只能增加僧團的負擔。但六十以上,七十以下而能自己照顧生活的,律中規定仍可出家為沙彌,原則上七十以上不能度。
        師父說:「比丘也只能剃度沙彌,而不得剃度沙彌尼,……尼眾的最初是由八敬法而出家,後來即由尼眾剃度尼眾,……女人可以在佛法中出家,但為防止漸染,杜絕譏嫌,不許比丘剃度女人出家,比丘也不得作比丘尼的和尚,只能作尼眾的羯磨阿闍梨與教誡阿闍梨。沙彌尼應由比丘尼剃度,資格的要求,大致與比丘度沙彌者相同;所不同的,比丘尼需要戒臘滿十二年以上,才許度人出家。」(戒律學綱要P192
        比丘尼的戒臘之所以多比丘二年,那是因為沙彌尼至比丘尼之間,多了二年的「式叉摩尼」階段故。另外,比丘度沙彌或比丘尼度沙彌尼,還必須求得僧團大眾的同意,也必須孩子父母的同意。
        聖嚴師父引《毘尼母經》的規定說:「十二個月之中,只能度一人出家,第一個沙彌弟子受比丘戒後的十二個月之中,也不得另度第二個沙彌出家,應在第一個沙彌受了比丘戒的十二個月之後,再度第二個沙彌。」《毘尼母經》載:「沙彌尼受戒,式叉摩尼戒二年,不得度(另一)沙彌尼,式叉摩尼受具足(比丘尼)已,得度沙彌尼。比丘尼亦如大僧(比丘)十二月中教其所應作法竟,後若有式叉摩尼欲受具足,聽與受具足。」師父指:「這是與比丘相同的,一年之中,只能為一個弟子受具足戒,但又不相同的,兩年之中,只能有一個式叉摩尼弟子,一個沙彌尼弟子。」(戒律學綱要P194
        師父說:「沙彌出家,須有二師,一是剃度師,也是戒和尚;另一是教授阿闍梨。所以出家者應先禮請和尚,和尚代為禮請阿闍梨。」師父特別引義淨三藏的〈寄歸傳〉所說:「僧眾許已,(和尚)為請阿遮利耶(即阿闍梨),可於屏處,令剃頭人為除鬚髮,方適寒温,教其洗浴,師乃為著下裙,方便檢察非黃門等。」男根不具稱「黃門」或「扇搋」,就是說在剃度並洗浴後,應多一項和尚為出家者「浴畢著下裙」,目的是檢查受剃者是否是正常男子,不正常者是不予剃度的。「沙彌戒雖以十戒為主,但卻須先受了三歸五戒,然後再受十戒。」(戒律學綱要P200-201)
        聖嚴師父說:「菩薩戒不是『盡形壽』受持,而是『盡未來際』受持,所以命終不捨戒,菩薩不拒性別與變性之人,所以二形不失戒。」(戒律學綱要P396 )故這當中的「黃門不予剃度」制,和前面提到「女轉男身」之說,都是違背了佛教的「眾生平等」和「眾生皆可成佛」說的,是不如法的。
        因為沙彌沙彌尼戒以至比丘比丘尼戒,那是出家的規儀,聖嚴師父說:「俗人未必絕對不可看比丘及比丘尼律,但亦不必向所有的俗人詳細介紹出家戒。……我仍不鼓勵尚未具足比丘及比丘尼戒的讀者讀它。」(戒律學綱要P231)一般知道佛教的出家人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是什麼身份就行,詳細的戒相條文和規儀,則等自已應受戒時再受。
        現今的佛教僧團寺院,可能已不用自耕自食,但辦幼兒園和老人院是一回事,替幼童或老人剃度,和尚還剃度沙彌尼,又是另一回事。但不管時代發展如何進步,進廟拜佛要收高價門票,給佛菩蕯敬香的先後也要「競投」,總是不如法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