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0日 星期一

[名相]「佛來佛斬」

「佛來佛斬」:
在經論中常會見到「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或「逢佛殺佛,逢魔殺魔」的說法。
聖嚴師父在〈教話頭禪〉中說:「此處所說的『佛』,指的是好境界好現象或好念頭。『魔』則是指不好的境界不好的現象,以及不好的念頭。心中有好境界好現象,要提話頭。心中生起雜念妄想煩惱衝突,或是身體出現任何障礙,也要提話頭。無論遇到身心環境的任何狀況,都要提起一句話頭,斬斷所有一切好的和壞的狀況。」師父又說:「禪宗有一則公案說:文殊菩薩曾經拿著寶劍要追殺釋迦牟尼佛。諸位也許會想,菩薩是要造反了嗎?不是!這則公案寓意著眾生的愚癡。有些人修行修得相當執著,常常希望能見到聽到佛菩薩的顯現,或是能得到神祕經驗感應,這都是一種執著的心態。煩惱是一種執著,貪戀生死是一種執著,將佛菩薩神祕感應當作冀求的對象,也是一種執著。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文殊殺佛』是譬喻以智慧寶劍斷除一切執著,因此禪宗祖師們才會說:『逢佛殺佛,逢魔殺魔。』將魔和佛一起殺,心中無一絲罣礙,才是真正的不執著,否則無論執著什麼,都是一種煩惱心。《維摩經》說:『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僧)求。』意即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智慧才能真正現前,才是真的運用禪法。在臨濟宗義玄禪師的《臨濟錄》裡也說:『逢著便殺。』這個『著』是執著的著。有人會覺得似乎祖師們的殺心很重,怎麼見到什麼就殺什麼,殺氣騰騰滿可怕的。其實,這都是要修行者決心放下一切,不執著任何一樣東西,真智慧才會現前。」
《大寶積經》載:「爾時。會中有五百菩薩。已得四禪成就五通。然是菩薩依禪坐起。雖未得法忍亦不誹謗。時。諸菩薩宿命通故。自見往昔所行惡業。或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或毀佛寺破塔壞僧。彼等明見如是餘業。深生憂悔常不離心。於甚深法不能證入。我心分別彼罪未忘。是故不能獲深法忍。爾時。世尊為欲除彼五百菩薩分別心故。即以威神覺悟文殊師利。文殊師利承佛神力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髆。手執利劍直趣世尊。欲行逆害。時。佛遽告文殊師利言。汝住汝住。不應造逆。勿得害我。我必被害。為善被害。何以故。文殊師利。從本已來。無我無人無有丈夫。但是內心見有我人。內心起時。彼已害我。即名為害。時。諸菩薩聞佛說已。咸作是念。一切諸法悉如幻化。是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無丈夫無摩奴闍。無摩那婆無父無母。無阿羅漢無佛無法無僧。無有是逆無作逆者。豈有墮逆。所以者何。今此。文殊師利聰明聖達智慧超倫。諸佛世尊稱讚。此等已得無礙甚深法忍。已曾供養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尊。於諸佛法巧分別知。能說如是真實之法。於諸如來等念恭敬。而忽提劍欲逼如來。世尊遽告且住且住。文殊師利汝無害我。若必害者應當善害。所以者何。是中若有一法和合集聚。決定成就。得名為佛名法名僧。名父名母名阿羅漢。定可取者。則不應盡。然而今此一切諸法。無體無實非有非真。虛妄顛倒空如幻化。是故。於中無人得罪。無罪可得。誰為殺者而得受殃。彼諸菩薩如是觀察明了知已。即時獲得無生法忍。」(〈善住意天子會〉〈神通證說品第九〉)

(詳見《大寶積經》卷第一百零五〈善住意天子會〉或《如幻三昧經》《聖善住意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