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名相]垂跡-本跡

 垂跡-本跡:
        佛菩薩的本體,包括佛的三身中的「法身」和「報身」,稱為「本地」;佛菩薩為化度眾生,從原本的實身(本體)化現成種種「化身」,即是佛菩薩所現之應化之身,稱為「垂跡」,「跡」通「迹」。「本地」與「垂跡」,稱為「本跡」。
        〈演密鈔〉說:「本地法身者,即實相法身也,一真實相為萬化之本,猶如於地為萬物之依,故曰本地,言法身者,謂此實相能軌持萬化,即此軌持假名為身,法即身故,本地即法身。」指「本地」就是「法身」。
        〈觀音玄義〉說:「上地為真為本,下地為應為跡。」
        〈維摩經序〉說:「非本無以垂跡,非跡無以顯本,本跡雖殊,而不思議一也。」
        〈法華玄義〉說:「華開故蓮現,而須華養蓮,譬權中有實而不能知,今開權顯實,意須於權。」又說:「華開蓮現,譬開跡顯本。」以蓮花和蓮實比喻權法和實法,同樣以權實比喻法華的跡本二門。〈玄義〉又說:「廢跡顯本者,亦就說法,昔為五濁障重不得遠說本地,但示跡中近成,今障除機動,須廢道樹王城跡中之說,皆是方便,執近之心既斷,封近之教亦息。」
        「權」指權宜,「實」指實相,「權實」就是開權宜方便之門,顯示真實之實相。「開顯」就是「開權顯實」。廢說近跡成佛為實成之教,稱「廢跡顯本」。
        台家將本跡分成為「本高跡下」「本下跡高」「本跡俱高」「本跡俱下」,共四種。如初地菩薩現二地或二地以上成道之相,是「本下跡高」;佛現化身或現菩薩身,或觀音等大菩薩現三十三身等,是「本高跡下」;佛現佛身是「本跡俱高」;初地菩薩現初地之相是「本跡俱下」等等。

         (詳見[名相-相關]之「本地-本跡-垂跡-權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