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名相]般若

般若:
「般若」(Prajnā) 指智慧。但非世間的學識聰慧,是指佛的無上智慧,是對宇宙原理的覺悟。世間的學識聰慧是有善惡之分的,但佛的智慧是絕對的清淨圓明大慈大悲,不是「般若」之外的詞語可替代的,因此照舉梵文音 Prajnā 譯為「般若」。
聖嚴師父說:「智慧」有三種,一是世間的智慧,也就是凡夫的聰明才智學識,是有執著的,不徹底不究竟的,故不能獲得解脫。二是出世間的智慧,是聲聞緣覺乘的智慧,雖然能解脫生死出離三界,但因有很強的厭離心,急於解脫生死入涅槃,不願再回人間,只求自度而不能度人,故僅證「人無我」而未證「法無我」。三是世出世間的智慧,是菩薩乘的智慧,菩薩有強烈的慈悲心,不忍衆生沉淪於生死苦海,雖得大解脫而不離世間,既自度也度人,故不僅證人空也證法空,這才是真正的般若智慧。(心的經典P98-102)
聲聞緣覺覺悟了緣起法,也有般若智慧,否則就不可能滅除煩惱解脫生死出離三界。但那是相對的普遍的般若智慧,是「解脫道」。他們還認為有五蘊有生死涅槃,所以仍有「法執」,仍未見佛性。菩薩的般若智慧是絕對的高深的般若智慧,是自利利他的。故不僅滅除煩惱解脫生死出離三界,還要普度衆生,是解脫道加救濟道的「菩薩道」,是成佛之道。
「世」是世俗,是過去現在未來之時遷。「間」是間隔。「世間」是指在世俗界限之間。在「世間」稱為「入世」,也就是指在人世間,在三界之內。而解脫生死出離三界達到涅槃,稱為「出世」。「世出世間」就是「世間」和「出世間」,也就是在「人間」和三界以外的空間境界。菩薩解脫了生死,出離三界進入涅槃,但又到人間度眾生,故說菩薩是「世出世間」的。
中土教判將「般若」分成「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文字般若」:所有佛的言教,一切佛的經咒,佛菩薩聖號,戒律條文,一切「說明苦空無常無我」的文字經典,包括一切唸佛誦經的音聲,都是「文字般若」。我們學佛,必先從文字般若入手,先搞清楚佛法是甚麼,才能進而修行。也就是先「聞」「思」,方能「修」而「證」。
「觀照般若」:「觀照」的目標和對象就是「佛性」,就是「觀照」自己的「本來面目」。也就是觀察人生的苦,諸行無常,從而認識諸法無我,五蘊皆空。
「實相般若」:「實相」是諸法如實的形相,是超越語言文字,超越一切現象而又不離一切現象的,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也就是諸法的本來面目,是「佛性」。「相」通「像」,「相」包括心相和物相。

(詳見「名相-8畫」之「波羅蜜多」及「12畫」之「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