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名相]梵天

梵天:
「梵」(Brāhmā)是光明、清淨、離欲、自在;「天」是Deva「提婆」,通常「天」指的是「天神」(Deva loka) 或「天人」,也包括「天神」所居的「天界」。
色界之初禪天,離欲界之婬欲,寂靜清淨,故稱為「梵天」。「梵天」是六趣中最上最勝妙之果報;也是斷煩惱、清淨無垢,如聲聞預流果至辟支佛諸聖者所生之「天趣」,亦稱「淨天」。亦指「六欲天」,及色界無色界諸天,是眾生可往生的「天處」。
〈梵網經疏〉說:「淫戒名非梵行,鄙陋之事,故言非淨行。」梵天是斷婬的,故梵天亦稱「斷婬欲天」。涅槃是清淨的,故亦稱為「梵」,修證涅槃之行稱為「梵行」。「梵行」是梵天之行法,也就是斷婬欲之法,故行婬稱為「非梵行」,也就是「非淨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亦稱為「四梵行」。
「梵天」原為古印度的天神,創造世界之神,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印度教三大主神是:護持神「毘瑟紐」(Visnu)、破壞神「濕婆」(Siva)、創造神「梵天」(Brāhmā)。佛教的「梵天」不同於梵天外道的「梵天」,在婆羅門教和印度教「大梵天」是創造之神,如同「上帝」。
據〈四分律行事鈔〉所舉「十種外道」中,有三種是以「梵天」為萬物生因的外道,包括:一,鞞陀論師所說為那羅延天所生之「梵天」;二,鞞紐論師之「梵天」;三,摩醯首羅論師所說為摩醯首羅天之應身的「梵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