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名相]非時食

非時食:
「非時」指非正時,「過午不食」為中土出家戒之一,「非時食」就是過午之後吃東西。出家人過了日中,除了飲水,不吃任何食物。
關於「非時食」戒,〈五分律〉載:「佛在王舍城,爾時未為比丘制非時食(戒),迦留陀夷著雜色衣,面黑眼赤暗中乞食,懷妊婦人電光中見大驚,喚言毘舍遮毘舍遮(鬼名) 。迦留陀夷言,我是沙門,非毘舍遮。便罵言,汝何冥夜乞食,餘沙門波羅門一食便足,汝雲何食無晝夜。長老比丘白佛,佛呵責,結戒若比丘非時食,波逸提。」可見佛戒律中原本沒有「過午不食」之制,只因晚間托缽擾民,故才結此戒。
佛的戒律並非「苦行」,並非「自我虐待」,出家人在生理上也和凡人一樣,需要飲食以自營養。就如「坐禪不能成佛」一樣,「禁食」和「苦行」也不能成佛。佛說「人身難得」,因為色身是修行的「道體」,修「忍」修「離欲」但不可壞了修行的「道體」。何况北傳佛教出家人已非托缽乞食,或有病或需營養色身,午後吃少許點心也不為過,但非必須,「過午不食」也可修離欲心。必須明白,佛教的戒律目的是為防非止惡,是防止和斷絕身語意一切為惡的行為及思想,並非「苦行」。

(見「名相-法數」之「六聚罪」与「六畫」之「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