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名相]唱讚

唱讚:
        漢傳佛教在法會中,開始的讚頌和終結的回向,都用唱的方式,稱為「唱讚」。「讚」是讚嘆佛德。
        以短偈形式讚嘆歌咏佛菩薩的功德莊嚴,以頌歌音樂歌咏,稱為「梵唄」(Pāthaka)。引領眾僧唱誦經文或讚頌詞的僧人稱為「唱道師」,現代的「唱道師」也有稱為「維那」的。查實「維那」又稱「綱維」,梵語是「羯磨陀那」,本是寺中「三綱」之一。即原是漢傳佛教司寺中事務者,是「上座、寺主、維那」或「上座、維那、典座」之一。  
        世上很多宗教,在法會中也用唱讚,並非佛教獨有。例如基督教的唱詩班,回教的早晚禱,都用唱。漢傳佛教法事中的唱讚,不知始自何時,但在中土受地方戲劇的影響是肯定的,往往一個字可以「呀!呀!呀!」拖長幾十秒,猶如唱京劇一樣。
        〈毘奈耶雜事〉載:「苾蒭不應歌詠引聲而誦經卷,若苾蒭作闡陀聲,誦經典者得越法罪,若方國言音,須引聲者作時無犯。」但〈大日經義釋〉說:「一一歌詠,皆是真言,一一舞戲,無非實印。」
        《大般涅槃經》說:「欲供養我報於恩者。不必以此香花伎樂。淨持禁戒讀誦經典。思惟諸法深妙之義。斯則名為供養我也。」(阿含部)
        《涅槃經》亦載:「應者,一切人天,應以種種香花瓔珞幢幡妓樂而供養之,是故名應。」此「應」是指「應供」。
        可見供養神佛菩薩,是否可以歌舞唱誦,不同情况大小乘律是有不同說法。禪宗重「心行」,不重表面的儀式。惠能大師說:「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讐家,無念念即止,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認為:「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壇經》機緣品
        可見修行讚頌佛的功德和佛土的莊嚴,並非一定要那樣唱,更不需要敲鑼打鼓的。最重要是「心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