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名相]唯識-唯心

唯識-唯心:
        《華嚴經》說:一切諸法發自內心,心外無有法。故《八十華嚴經》〈十地品〉說:「三界所有,唯是一心。」認為心是集起之義,集起諸法稱為「心」。「識」是了別之義,了別諸法稱為「識」,認為「心」和「識」是同體異名,故可說「唯識就是唯心」。
        〈唯識論〉說:「由自心執著,心似外境轉,彼所見非有,是故說唯心。」
        《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認為在迷則為眾生,在悟則是佛。心外無眾生,也無佛,所謂佛與眾生,只是心識所起了別,是「心似外境轉」。
        《華嚴經》就集起之義而謂「唯心」。〈唯識論〉就了別之義而謂「唯識」,其根本是一樣的。
        〈義林章〉說:「識者心也,由心集起綵畫為主之根本,故經曰唯心,分別了達之根本,故論稱唯識,或經義通因果,總言唯心,論說唯在因,但稱唯識,識,了別義,在因位中識用強故,說識為唯,其義無二,二十論云,心意識了,名之差別。」
        以萬法唯識之法門為宗旨稱為「唯識宗」,也稱「法相宗」。
        據傳,佛入滅後一千年,無著菩薩由阿踰陀國講堂夜夜昇兜率天,自彌勒菩薩處聽〈瑜伽論〉。夜受而晝宣於世,就是後來的百卷〈瑜伽論〉。後來其弟世親著〈唯識論〉而合成「瑜伽宗」的根本經典。唐玄奘法師西域求法,得受於那蘭陀寺戒賢處,回中土譯出,並和其弟子慈恩始創「法相宗」。
        「識」是了別思維意識。「心」是受外界影響而起的精神思想。「唯」是獨一無二。唯識法相宗認為,心外本無法,一切「法」是「心」所起。故上面《華嚴經》說:「三界所有,唯是一心。」但佛教的「唯識」並非哲學上的「唯心」。
        聖嚴師父說:「三界之內的萬事萬物,均由八識所變,一切的物象——器界,均是八識的相分——現行,但是並不否定自我而外的一切眾生。三界唯識,是說三界之內的一切現象,是由三界的眾生各自的八識共同所變,也就是三界眾生的共業所變。這裏所稱的八識,不僅是指的當下的心識,而是包括了無始以來的業力所薰識。由於業識的現行,便成了八識的相分,成了三界的現象,成了我們所處的世界。」(正信的佛教P115)
        佛教是講「緣起法」的,故此業感緣起也稱「阿賴耶緣起」,「阿賴耶」就是「八識」的梵文音譯,也就是「藏識」,業的儲藏室。
        依唯識宗的理論,所謂「天堂」和「地獄」都是唯心所現。在古代,中國有中國的「天堂」和「地獄」,西方有西方的「天堂」和「地獄」。中國民間的「天堂」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地獄」有閻王獄卒加上奈何橋上把關的孟婆。而西方的「天堂」有他們的上帝聖母和天使,「地獄」一樣有獄卒。到現代,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已逐漸互通,年青人已結受了西方文化。「唯心所現」,「天堂」和「地獄」已非常「現代化」了。但所有這些,都不是佛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