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名相]塔-繞塔三匝

塔-繞塔三匝:
        「塔」Stūpa「窣堵波」,亦譯「塔婆」等。在古印度,是一種用於供奉安置舍利、經卷和法物的建築物,意譯為「功德聚」。後來稱為「佛陀窣堵波」(Buddha stūpa),漢譯略稱「浮屠」,也就是中土的佛塔或寶塔。
        一般有方形或八角形,用木磚或石料建築,通常層數是單數,塔頂的相輪装飾稱為Laksatā,漢譯略為「剎」,一般是尖形或傘形等。初時和古印度一樣,僅供奉安置高德僧人的舍利經卷或法物,後來越建越高越大,功用也已不僅是供奉安置舍利經卷和法物。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建於西元9世紀夏連特拉王朝的千佛塔「婆羅浮屠」(Borobudur),在占地1.26萬平方米的方形基座上,共建了十層,每層建大小佛龕佛塔,共計有佛龕432座,佛塔72座,大小佛像505尊,是世界最大的千佛塔。
        現存最古的佛塔是西元前3世紀古印度阿育王所建的「桑奇大塔」,在現今中央邦馬爾瓦附近的桑奇村。而中土的佛塔,大多和寺院建築群一起。建於唐代的「大雁塔」「小雁塔」,位於西安慈恩寺,傳是唐朝廷為存置玄奘大師從印度取回的經卷法物而建。
        因為「浮屠佛塔」是供奉安置舍利經卷和法物之處,故亦稱為「塔廟」。禮佛時,順時針方向「右繞三匝」,是表吉祥歸敬,是為佛教恭敬之禮法。對有道的高僧大師,「右繞三匝」亦是非常恭敬的禮數。
        「右繞三匝」亦稱「繞塔三匝」。

(詳見「名相-9劃」之「萬字相卍」及「相關」之「塔-塔婆-兜婆-浮屠-浮圖-窣堵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