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古德]阿底峽

阿底峽:
「阿底峽」Atisha (西元982-1054),俗名「月藏」(Chandragarbha),「阿底峽」是入藏後藏王所封之號。古印度薩護羅(今孟加拉Bengali達卡) 善勝王 Kalyanashri 的二王子。自幼尋師學法,學問淵博,精通五明學,廿九歲時依止印度那蘭陀寺長老菩提賢(Bodhibhadra)受具足戒,法名「燃燈吉祥智」(Dipamkara shrijnāna)。
據川北大藏寺祈竹仁波切說:「阿底峽」大師年輕時為求最勝的菩提心法,曾遠渡重洋,到當時佛教興盛的印尼蘇門答臘,向「菩提心之王」「金洲大師」(Suvarnadvipi)求菩提心法,盡得金洲大師之教法。金洲大師原為蘇門答臘一王太子,早年從印度受戒得法。
入藏前,阿底峽大師曾任那爛陀寺和超岩寺住持。北宋寶元元年(西元1038年) 應藏王阿里王子「絳曲微」之請入藏傳播佛法和醫學,著有〈菩提道燈論〉(Bodhipatha-pradipa)和〈醫學八部〉等,對「後弘期」的藏傳佛教和藏醫學有很深遠影響。
據說「阿底峽」大師入藏時已屆六十歲,到達拉薩約是西元十一世紀三十年代初,藏人認為大師是西元1027年到拉薩,故以該年為西藏紀元元年。大師在藏地傳法十七年,且帶了不少有為的弟子入藏,使當時在印度已日趨衰亡的佛教,反而在藏地興盛起來。阿底峽於至和元年(西元1054年)圓寂於前藏聶塘後,其弟子仲敦巴等將其學說發展成藏傳佛教「噶當派」,後來宗喀巴創立「格魯派」主要亦是受阿底峽的影響,宗喀巴依《菩提道燈論》而作《廣論》,成了「格魯派」的理論基楚。
(詳見「30-宗派」之「藏傳佛教」)


阿底峽尊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