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古德]曇無讖

曇無讖:
「曇無讖」(西元385-433) 亦稱「曇摩讖」,中印度婆羅門,自幼出家,初學小乘,後從白頭禪師處得《大般涅槃經》而自感慚愧,故改學大乘。年二十就能誦大小乘經二百餘萬言,並善咒術,於西域被稱為「大咒師」。
初携《涅槃經》前分十卷及《菩薩戒經》至罽賓(今克什米爾北)及龜茲(今新疆庫車),後經鄯善(古稱樓蘭,今新疆若羌)至敦煌。北涼玄始元年(西元412年)被北涼王沮渠蒙遜迎入姑臧(今甘肅武威),學漢語三年,得當時河西沙門慧嵩和道朗之助譯出《涅槃經》前分,後返本國並於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于田縣)尋得《涅槃經》中分後分,續譯出合三十六卷,即是稱為《北本涅槃經》的《大般涅槃經》。
曇無讖在姑臧先後還譯出《大方等大集經》《金光明經》《菩薩地持經》《菩薩戒本》等經。據史載,北魏太武帝拓拔燾因聞曇無讖懂道術,而向蒙遜強索,蒙遜被迫放行,但又恐為魏所用,乃派人於途中將曇無讖殺害,時壽四十九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