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天地]須彌山

須彌山:
「須彌山」(Sumeru) 原為古印度神話中之山名,後為佛教所用,各經典所述雖略有出入,一般指一小世界之中心,有極高廣的山名「須彌」。
佛教指世界(指一小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的九山八海所組成,而宇宙是由無數無量的世界所組成。據〈俱舍論〉等佛教經論載:凡世界最下層為虛空輪,虛空輪之上為風輪水輪金輪地輪共五層。地輪上邊有九山八海,最中心山名「須彌山」。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闊八萬四千由旬,日月繞山而行,山頂為帝釋天所居,半山腰為四王天所居。須彌山周圍有七重金山,為七重香海所間隔,第七重金山外是咸海,咸海之四方有「四大部洲」(Caturdvipa) 。東邊的稱「東勝身洲」(Pūrvavideha),南邊的稱「南贍部洲」(Jambudvipa)就是人類所居之地,西邊的稱「西牛貨洲」(Aparagodāniya),北邊的稱「北俱盧洲」(Uttarakuru)。咸海之外為鐵圍山所圍繞,總稱為「九山八海」。
因「須彌山」極高極大,故《金剛經》中以須彌山比巨大莊嚴,稱「須彌山王」。 
「由旬」為印度計算距離的單位,每一由旬約四十里。佛經中常以若干千萬由旬來比無法計算的巨大空間,就好比用若干「劫」來比無法計算的長遠時間,或用恆河沙甚至恆河沙數恆河沙來比喩無央數。 
釋迦世尊住世說法時,為了使人們更易明瞭佛所說法,很多時應用了當時印度的民間神話故事而行方便法。此「須彌山」是一例,在佛經中此類故事不少,我們學佛是學佛的知見,不必如「箭喻」去追究其出處和科學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