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點燈]-內道外道非常道

P12-     內道外道非常道
                           ── 行者 果燦  ──

        我們通常聽佛門中人指不同宗教信仰的為「外道」,一般人以為是貶意詞,其實一點都不是貶意,佛教是視一切眾生平等的,對不同的信仰是採取包容尊重的態度,故絕對不會有貶意。因為很多宗教是向「外」求神的恩賜的,這和佛教「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向「內心」求明心見性,方向是完全相反的。佛教可稱為「內道」,故相對於「內道」而稱不同信仰為「外道」。「外道」(向外求神的恩賜)和「內道」(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同的是講修煉的法門方法,僅此而已。
        佛法所謂「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罪業各人消。」自家功德是自己修來的,不假外求。
        《道德經》開宗明義,第一句就說:「道可道,非常道」。這句有三個「道」。前一個「道」指自然的法則,宇宙的真理,在佛教是指「諸法實相」。中間一個「道」是動詞,指用語言文字來「說明」,也就是「講」出來。後一個「道」也是指的諸法實相。那個「常」,不是「平常」,而是指的「正實」的,不可改變的,也有人把他解釋成「恆常」的。用佛法來解釋,這「常道」就是「諸法實相」,宇宙的法則。整句意思是說:「凡能夠用語言文字來解釋的,就不是真正的宇宙的法則。」
        為什麼這樣下結論?因為「諸法實相」是不可思議的,是不能夠用頭腦去思維判斷,也不能夠用語言文字去議論的。是不達到那個境界無法理解的,是到達那個境界才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
        既然是不可思議的,那佛陀講的是什麼?原來佛陀所講的一切在佛教稱為「方便法」,也就是「非常道」。佛陀是根據凡人不同的根性,而說不同境界的法。聖嚴師父說:「佛對根器淺薄的聽眾,說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稱為人天乘。對於厭世觀念很濃的人,便說解脫生死的方法,稱為聲聞的小乘。對於根器深厚而有悲願化世的聽眾,便說菩薩的大乘。」(正信的佛教P8)雖稱對不同根性者說了不同境界的法,但其法一味,諸法一如。正如《維摩詰經》所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翻開《金剛經》和《壇經》,釋迦佛陀問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六祖惠能說:「葉落歸根,來時無口。」不明所以的就覺得不懂,明明佛陀講了四十五年的「法」,六祖開東山法門也講了幾十年的「法」,怎麼說「如來無所說」,六祖「來時無口」?
        佛典中有「拈花微笑」典故。〈聯燈會要〉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聖嚴師父說:「不立文字的意思,就是不得從知識學問語言文字以及種種符號來了解無自性的如來境界。」(神通人通P114) 也就是說:佛法是不能以世間的學識聰慧和科學知識去解釋清楚的,故說「不可思議」。佛陀所講的一切,都是「方便法」,也就是為迎合聽眾的根性而說的,是權宜之計。
        虛雲法師說:「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了此一心,本來是佛,直下無事,各各現成。說修說證,都是魔話。達摩東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眾生都是佛。直下認得此清淨自性,隨順無染。二六時中,行住坐臥,心都無異,就是現成的佛。不須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為,不勞纖毫言說思惟。所以說,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參禪法要
        「見性成佛」為禪門用語。佛法認為,人人心中皆有佛性,皆有成佛的種子,因為被無始以來的無明煩惱所覆蓋,所以無法顯現。如果能穿透煩惱障礙,破執掃相,佛性就會顯現出來,就會成佛。這個「見」,是顯露,顯現。
        六祖強調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要自性自度。古德有一偈說得好:「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你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像靈山塔下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