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點燈]-如是我聞

N13-      如是我聞
                        ── 行者 果燦  ──

        據〈大智度論〉載:釋尊臨入滅,具有天眼的失明比丘「阿泥樓馱」請「阿難」問佛陀四件事:一,佛滅度後諸比丘以何為師;二,諸比丘依何住;三,惡性比丘云何共居;四,一切經首置何字。佛陀答:一,以法為師;二,依四念處而住;三,依梵天法對治之(另說是用「默擯」,就是用排斥,不理睬的方式,使其心生悔意而自行歸善);四,一切經首置「如是我聞」。
        據說,釋尊入滅後,大迦業主持第一次結集時,要求阿難優婆離等每一位複誦釋尊教誨者,必須說明親聞釋尊在何時何地何種因緣,對哪些對象說法,以便集會眾人共同審定真偽。故每一部經的經首都說明「如是我聞」,以肯定是「親聞」佛陀所說,好有別於其他外道典藉,好取信於聽眾。經首的「如是我聞」四個字,就是沿於此。
        佛光山星雲法師曾批評說:有人在「叢林裏開大坐講經,光是一句『如是我聞』的『如』字,就可以講七日之久。」(金剛經講話P2)世間居然有這樣的人,或出於誤解,或有意賣弄,誇張地在此「如」字上大做文章。好像講解佛經不講得復雜難懂,就不能顯出其「學問」高人一等。往往把原本就已深奧艱澀的古經文,越解越拒人於千里之外,這無異在自設文字障。這和佛經「箭喻」中所說,非要先找出箭的出處才肯受醫的人有何分別?須知漢語一個字,分別加上其他不同的字,就可組合成完全不同的詞,這就是漢語的妙處。漢語有不少字,要講起來何止七日,如果「如」字可講七日,那麼「我」字等又可以講多少日?「如是我聞」四字的其他眾多組合詞又可以講多少日?未講完,聽眾中可能有不少人等不及,要下一世才能有緣再聽下去了。怎麼可以如此牽強,這對修行又有什麼好處?
        當然,「如是」兩字在不同地方有不同意思。〈資持記〉說:「如是者指示之詞。」〈勝鬘寶窟〉說:「印述之辭,如是如是,誠如聖教,如是如是,如汝所說。」《金剛經》等經卷的「如是如是」是肯定之詞。同樣的是「如是」兩字,經首的「如是我聞」的「如是」,和《法華經》〈方便品〉「十如是」等等的「如是」,怎麼可以址在一起?就好比「一時」兩字或單一的一個「時」字,一般指的就是佛陀講這部經或這段經的「當時」,「那個時間」。各地歷法不同,沒有必要一個「時」字,就從宇宙混沌初開,一直扯到未來千佛出世。
        這也猶如有些人解經講經,喜歡學古人,分多少「序」多少「分」,又多少「成就」,此原本並無不妥,但可惜很多時只會人云亦云,越「分」越神奇,越「解」越莫明其妙,離題越來越遠,拋了大半天書包,可能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聽眾當然更不明白他到底想說什麼。為什麼不直接了當告訴聽眾,這部經裡佛陀講了什麼,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應該如何依法修行等等?
        俗世有某些半桶水「知解」,總喜歡充聖惑眾,正如聖嚴師父所指的:「不是牽強附會,便是杜撰臆說。」(學佛群疑P215)這也可能是部份知識份子的通病,研究經典往往不顧時代、民俗、地域、文化、承傳,自以爲是的想當然,自作聰明拋書包。又如《金剛經》首段一句「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的「洗足」兩字,也有人自作聰明,解釋成是:「佛制規定外出行乞,必須赤足,目的在保護地上微細生物。」等等。可能講者是北方人,不知熱帶亞熱帶的平民大衆大多「赤足」,這根本與宗教信仰無關。除非能離地飛行,或者至少已見道證了初果,才有可能如傳說的「於聖位的道力所致,初果耕地蟲離四寸。」否則又如何能避開地上的微細生物?而佛經中又有哪一章哪一節,提到當年釋尊和其弟子們,每天是在舍衛城中飛來飛去的?
        六祖在《壇經》〈定慧品〉中說:「學道者思之,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虛雲法師說:「有些識得幾個文字的,不曉得古德語錄中的問題,是在驗學人的淺深;便自作聰明,終日尋章逐句,說心說佛,將古人言句作解會,作這種說食數寶的勾當,還自以為了不起,生大我慢……。」(参禪法要)聖嚴師父在引「箭喻」後說:「佛法是講求實際的,是主張以解決眼前的緊急問題為原則,而不必講太多不切實際的理論。」(禪門P50)「箭喻」的故事很多人聽過,可惜真正理解佛陀本意者實在太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