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點燈]-在家需要設「佛壇」嗎?

S11-              在家需要設「佛壇」嗎?
                                                  ── 行者 果燦 ──

        在條件許可下,佛門弟子在家裡設一個莊嚴清靜的「佛壇」,做早晚課,打坐讀經等,是如法的。這所謂「條件」:一,要家裡的人都信佛,設「佛壇」千萬不要妨礙其他人,不要引起他人的反感。二,佛壇必需設在莊嚴清靜的地方,家裡要有足夠的空間,例如有個通風光猛的小房間。不能在臥房飯廳厨房和對著洗手間等。如設在客廳或書房的一角,那客廳或書房也必需清靜,不可經常賓客滿堂,吃吃喝喝喧嘩,或成為小孩的遊戲室。否則,不設好過設。三,跪拜或誦經咒,要安靜專注,不要大聲,更不要敲鑼打鼓的,那是神道教的「添加物」,佛菩薩不需要你敲鑼打鼓去提醒的。佛壇是莊嚴清靜的修行場所,修行是「修心」,「佛」就在我們自個心中,不需要通過吹打彈唱,自我虐待,嚇唬信衆等等愚蠢行為去討好。  
        佛佛一如,一佛等於一切佛,設「佛壇」不要搞到「滿天神佛」,壇上供一尊或一幅佛像就行。可以點一對長明燈(電子蠟燭也行),供兩小杯喝的清水(也可以不供水),一束鮮花(一朵也行)。香爐上在早晚課時點一柱香就行。點「香」是心意的供養,並不是越多越大就越好。「香」一定要用能安神的上好檀香,雜質香不如不點。佛壇要保持乾淨,每天換清水,花謝了要換,香爐上的爐灰香腳等要時時清理。
        〈大日經疏〉載:「燒香是遍至法界義,如天樹王開敷時,香氣逆風順風自然遍布,菩提香亦爾,隨一一功德,即為慧火所燒,解脫風所吹,隨悲願力自在而轉普熏一切,故曰燒香。」此所說的「香」,是佛法的香氣遍至法界之義,此「香」也指的佛法,並非民間所燃點香燭的「香」。香燭的燃香又稱「行香」「焚香」。〈西溪叢語〉載:「行香起於後魏,及江左齊梁間,每燃香薰手,或以香末散行,謂之行香。」那是西元五世紀前後南北朝時代創始的。
        燃點檀香或其他香料供養佛菩薩,那是一種恭敬,也在於給世人安神和消毒,各種宗教都有此例,並非佛教專有。但必須知道,既名為「香」,必是芳香的「香」,應該真正具有美好香味者。在熱帶有一種樹脂,燃燒有奇香,因為原產於古波斯(今伊朗,古稱安息),故稱為「安息香」(Benzoin,印尼語 Kemenyan) 。而在中國,一般是點燃檀香。但民間所用以穀殼木糠等製成劣質的「煙香」,把寺院搞到烏煙瘴氣,倒不如不點好。 
        佛像從寺廟佛堂或文物店請回來,特別在寺廟佛堂,適當捐一點香油錢當工本費可以,佛菩薩像不能當商品「買賣」的,不要去相信所謂開過「光」的才靈。「開光」並非佛制,佛徧一切處,佛法滿虛空,不存在開不開光的事。佛菩薩的智慧菩提是無上「光明」的,是不可思議的,「佛」是常寂光,根本不需要凡人再來為佛菩薩開什麼「光」。世間也沒有人的境界比佛還高,凡人也沒有能力去為佛像加持開光。如果佛菩蕯像需要凡人去「開光」才會靈驗,那凡人不是比佛菩蕯還靈?吹虛可為佛像「開光」的是大妄語。
        有一位高僧「圖丹喇嘛」,(在網絡上)就目前流行的「開光」很生動的講過一段話:「有很多人找我去給佛菩薩開光。我就老實告訴他,我可以去裝模作樣比劃比劃,我幫他這一比劃,他就靈了,你們想想,我豈不是比他更靈嗎?你不要供養佛菩薩了,你供養我就好了。連這一點都想不通,那你是愚癡迷惑到極處。這叫做迷信!」
        聖嚴師父說:「因為印刷成紙張的佛像,當你供的時候是將它當成一種工具,象徵著佛菩薩,並不是說那便是真的佛菩薩。」(禪的世界P337)佛菩薩像只是佛菩薩的象徵,並非佛菩薩的法身,以凡人的境界是見不到佛的。不論是雕的畫的塑的佛菩薩像,當你當他是佛菩薩,他就象徵佛菩薩,代表佛菩薩,應該恭敬供奉,作為觀想佛菩薩的對象和象徵。如果你不當他是佛菩薩,他就是木、是紙、是瓷、是石、是銅。
        通常,畫或雕刻佛菩薩像,如古代的石窟,一為許願,二為弘傳佛法,續佛慧命,許願也為弘法。所以,佛菩薩像是為讓眾生瞻仰朝拜,使人對佛法生起信心的。因此,朝拜應該是無賞的,為傳法不求回報的。信徒去朝拜寺廟佛菩蕯像,寺廟賣門票收取費用,點的「香」越大越貴,甚至還高價拍賣點什麼「頭柱香」的先後,那是借佛菩薩以斂財,是下地獄的大罪過。
        巴利語《雜阿含經》載佛陀的教導說:「比丘們!假使一個比丘,雖然繫在我外衣的邊緣,亦步亦趨的跟隨著我。但是,假使他心中具有貪心,強力地貪著五慾之心,具有不正和墮落的思念和目的,並且雜亂,怠慢而不能沉思,慌張而不能鎮定,五官不能控制的人,他則遠離了我,我也遠離了他。比丘們!假使一個比丘,他居住在百里之外,然而,他不貪婪,沒有強烈的五慾之心,沒有邪念,沒有墮落思念和目的,他的心念堅定,精進而專心,他的思想專注而自製於五根,如此,他是接近了我,我也接近了他。」
        六祖惠能在《壇經》中說:「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機緣品)
        就是說,所「開」的是你自心佛的知見,不是去開心外佛的知見。但為宣佈新建寺院,新造佛菩薩像的啓始供奉,行某些儀式以公告天下,那並非不可。或恭請高僧法師來宣說佛菩薩的大悲功德,讓信眾清楚明白佛菩薩教化眾生的佛理,使信眾分辨出何為正信佛教,對佛法的信心更加堅強。但千萬不可好像走江湖賣膏藥或如巫師那樣裝模作樣去「開」什麼「光」,那是大妄語,是謗佛。
        前面講過設「佛壇」不要搞到「滿天神佛」,不要什麼神像都請回來供。我們「皈依三寶」時,發誓:「我某甲,歸依佛竟,寧捨身命,終不歸依天魔外道。我某甲,歸依法竟,寧捨身命,終不歸依外道邪說。我某甲,歸依僧竟,寧捨身命,終不歸依外道徒眾。」所以,皈依了三寶,受戒立願的佛門弟子,就不應再皈敬外道鬼神,或參與民間的信仰的。
        天帝、山神、土地、龍神,以至歷史上的聖人、偉人等等,他們中某些的境界雖然比凡人高很多,某些福報比我們大很多,他們雖然有某些神通,但他們還有慢心,可善可惡,他們雖然可以給人類某些暫時的好處,但他們本身並未脱離三界生死,還未有能力「度」我們解脫生死煩惱出離三界,更不要說度人究竟成佛。他們中最高的境界不過是六道中的天界,某些甚至僅是修羅道或大力的鬼道眾生,並非我們歸敬的對象和目標。
        另外設「佛壇」也要和祖先靈位分開來。我曾見過有人在家設壇供奉菩薩,但在菩薩像之上,掛了一幅其先人的相片。每天給菩薩「上香」時,實則上也在拜祭她們的先人。佛菩薩是不會在意那張先人的相片的,可是將先人置於菩薩之上,顯然並不妥當,對那先人及其家人也未必有好處。
        如果已供了「滿天神佛」,或印刷不好或已壞損的佛經佛像,應該如何處理?聖嚴師父說:「如何處理則是按照我們的意思,只要不是故意糟蹋它,是不會有罪過的。」(禪的世界P337)有意去毀壞佛菩薩像,是褻瀆,是造惡業。但如果為處理已毀壞或造得很不雅觀的佛菩薩像佛經,那是為了維護佛菩薩的尊嚴,而將其莊嚴的銷毀,應該是許可的,總好過毀壞或糟蹋。如果是少量的,可莊嚴的焚化總比當垃圾處理妥當,如果量大要當「廢紙」回收,事先應當先以碎紙機攪碎較妥。瓷、石或金屬的塑像,可請回寺院去,或收藏或埋了,不可隨處亂丟。
        如果沒有設「佛堂」的條件,每天清晨清潔以後,在清靜的客廳或書房窗前,對著虛空就可以唸經咒做功課。古德有偈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你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佛是在你心中,不在外求。所謂「佛在心中」,其一指你的心向佛,你一心學佛行菩薩道自度度人。其二是指你自己心靈深處的「佛性」,你的本來面目,你自心中就是一尊佛!自性佛的「靈山」就在每個人心中。
        黃檗的〈傳心法要〉說:「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同一心體,所以達磨從西天來,唯傳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識取自心,見自本性,更莫別求。」
        〈血脈論〉說:「若欲見佛,須是見性,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
        虛雲法師說:「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了此一心,本來是佛,直下無事,各各現成。說修說證,都是魔話。達摩東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眾生都是佛。直下認得此清淨自性,隨順無染,二六時中,行住坐臥,心都無異,就是現成的佛,不須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為,不勞纖毫言說思惟。所以說,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參禪法要
        聖嚴法師說:「禪宗開悟見佛,是見到佛的空性,所以並不去他方世界見佛聞法。……他方世界見諸佛見淨土,皆是『光影門頭』事,見聖見佛見種種勝境,都應澈底打消,不留痕跡。否則又生執著。何處沒有佛?處處都是佛,何處非佛國,處處皆是佛土。為什麼一定要去他方世界?」(漢藏同異P69)
        不論是集體還是個人,做早晚課都是做「佛事」。「佛事」就是做佛法之事,弘法、修行、誦經、講經、齋會、供養等等。
        佛門弟子拜佛學佛念佛,因為佛是我們的老師,佛的教法指導我們破執掃相,顯現自心佛性,使我們解脫生死煩惱出離三界而成佛。我們拜佛念佛,是對老師的尊敬,是感恩是供養。拜佛念佛學佛,也是一種修行,是為了「自淨其意」。        
        佛門弟子,不論家裡設不設「佛壇」,每天最好都要做早晚課,最少都要做早課,這就是修行的一種。清早起身,清潔刷牙後。設有「佛壇」的將「佛壇」整理一下,點一柱香(沒有設「佛壇」的在客廳或書房的窗前,不一定點香)。然後開始拜佛唸經咒。經咒的範圍視個人認為適合自己的而定,時間長短也視個人而定,沒有硬性規定。但必須持之於恆,不要東唸一段西唸一段,也不要這人介紹這一部經唸這一部經,明天有人介紹另一部經又換另一部經。要知道佛佛一如,一經等於一切經,拜佛唸經咒不可三心兩意。
        大藏寺祈竹仁波切曾對修行之道有很生動的比喻。他說修行如挖井,水在地底十尺處,你今天挖個五尺,明天另挖六尺井,十幾天挖了十幾個井,卻一滴水也挖不到。別人專注的一個井挖下去,早就挖到水了。
        另外,通常在漢傳佛教的寺廟,在佛菩薩像前總設一些所謂「拜墊」或「拜凳」,以便信徒跪拜時「承膝」,此舉好像並不如法,沒見經論上有專設拜墊之說。禮拜佛菩薩,甚至禮拜高僧(視為僧寶),都應該「五體投地」,不僅恭敬也折服慢心,以物承膝豈非我慢?如果是怕弄髒褲子,那更顯慢心。如果那是「坐墊」,那也是扶坐修行用的,用來承膝也不如法。
        聖嚴師父在《論僧衣》中說:「今日的中國出家人,所用的拜具,在律中是沒有根據的。拜的時候,最恭敬者乃是五體投地,否則即為我慢禮。後世中國比丘,竟用一塊布,先將地上鋪好,美其名卅「展具」,並以展的面積越大,越能將禮拜者的全身承受於拜具之上,越是莊嚴隆重,其實嚴格的要求起來,這是屬於我慢禮的一類了。」但在家設「佛壇」打坐或跪拜的地下鋪一塊布或地氈,那應該是如法的,但必須脫鞋赤足,否則就輕慢了。
        我的師父法鼓山聖嚴法師是屬中國禪宗臨濟宗,專修觀世音法門的,我個人做功課所唸所持的經咒,都與觀世音菩薩有關。
        我每天做功課,順序背誦《心經》《大悲咒》《六字大明咒》,唸誦阿彌佛陀和觀世音菩薩聖號等等。最後唸「回向文」。
        「回向」又稱「迴向」,指回轉自身所修的善根功德,趣向施與他人。以自己的心力感應佛菩薩的願力,達到所要迴向的對方,就猶如用鏡子或其他物件,反射太陽光以照射到陽光照不到的暗處一樣。將自己的功德迴向他人,絲毫不損自己的功德,鏡子不會因為反射太陽光照亮了他人而有損自己。迴向只是一種願力的反射,是一種無私的分享。「迴向」就好像「布施」,是無私的,不可求回報的,否則就功德有限。
        「回向文」視個人心願而定,兩千年來漢傳佛教流傳了很多「回向文」,都很好。例如「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最後唸「南無三世一切佛,南無般若波羅蜜,南無菩薩摩訶薩!」指的是皈依佛法僧「三寶」。我依《法華經化城喻品》唸:「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再唸「南無三世一切佛!南無般若波羅蜜!南無菩薩摩訶薩!」
        如果當時有好朋友或長輩病了,就加誦《藥師佛心咒》回向,同時在條件許可下,為病人行「放生」或其他「布施」,會有幫助。祈求藥師佛保佑朋友快些康復,唸多少遍不用執著,隨時間而定,三遍起到108遍都行,唸經咒唸的是「心」向,不在次數。直到他康復為止。如果有好朋友或長輩往生了,就加誦《往生淨土神咒》或《阿彌陀經》回向,次數也隨上說,不用執著。通常從過世第一天起,最多加唸至七七49天,或出殯上山後就止,視情況而定,也不用執著。
        通常是說:「以此回向XXX,願他早日康復!」或「以此回向XXX,願他早生極樂!」或「祈願阿彌陀佛藥師佛觀世音菩薩!保佑弟子的某長輩(或好朋友)XXX早日康復!」或「祈願阿彌陀佛藥師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引領弟子的某長輩(或好朋友)XXX早生極樂!」等等。
        我二十幾年來學佛讀經,都是這樣做功課,心裡覺得很好,覺得自己這樣修沒有不妥,所以我一輩子就這樣修下去。「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