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點燈]-宿世的記憶與開竅

S17-          宿世的記憶與開竅
                                            ── 行者 果燦 ──

        佛法說,人的身語意之一切行為造作,一切起心動念都會造「業」。「業」(Karman)的意思在梵語是「行為」,藏語是「行動」,漢語稱為「造作」。「業」是「心」在起主導的,故不論有無付之行動,甚至最細微的一念之動已造成「業」,唯有善、惡、深、淺、無記之分。「無記」就是不善不惡,非善非惡。
        身體所造之業稱「身業」,語言所造之業稱「語業」或「口業」,內心思想欲念所造之業稱「意業」。「身語意」稱為「三業」,前兩業是肢體行動,後者為思想活動。身、語所表達出來的,令人看得見,聽得到的稱「表業」(Vijnāpti);僅是思想的活動,或僅是潜在思想深處而未表現出來的,稱為「無表業」(Avijnāpti)。
        人在宿世和現世所造的種種「業」,都會儲存和記憶在你心靈深處,那業的「倉庫」叫做「業識」。除非你已經明心見性「轉識成智」,否則那「業識」只會增減,不會消失,一世又一世,你的「業識」一直追隨著你的「神識」,或者說藏在你的「自性」中。
        既然「業識」中有記憶的功能,為什麼人在再生以後就記不起宿世的經歷呢?民間神道信仰是說,陰間有條「奈何橋」,橋上有位「孟婆」,每個「亡魂」必定要經過奈何橋,守橋把關的孟婆會給他喝一碗茶,喝了那碗「孟婆茶」,就會忘掉前世的一切。
        但佛教是沒有奈何橋,更沒有孟婆的。佛教認為,人宿世的經歷是不會忘記或消失的,人之所以記不起前世的經歷,是因為「自性」被業障的「灰塵」遮蔽了的緣故。就是說,人活在世上,必有厭欣之心,有厭欣(厭惡或喜愛)就會產生愛恨情仇苦樂得失等等煩惱,這些宿世和現世的眾多「煩惱」就會好像「灰塵」那樣,遮蔽了你的「業識」。既造了業,不論善業惡業,只會增減或轉化,決不會消失。
         達摩難陀法師說:「要實際驗證我們過去生是有可能的,但確很不容易。心的本質就使得大多數的人無法追憶他們的前生。我們的心被貪慾、惡意、懶惰、不安和懷疑五種障礙所左右。因為有這些障礙,我們的眼光受限制,我們不能看到來世。正如一個鏡子被灰塵所蒙(蔽)不能照出影像一樣。因此,大多數的人不能回想到前生。當白天時我們不能看到星星,並不因此星星不在天空中。因為太陽光度強烈過它們,同樣的我們不能記憶我們的過去,因為我們現在的心一直是負擔過重,我們有很多想法,每天遇到很多事情和整個現世間的環境。」(佛教徒信仰的是什麼P179)
        人宿世的業(經歷)是不會「忘記」的。這好比因為受到某些外力的打擊而突然失憶的人,並非他沒有過去,只是暫時失憶,往往經過醫治,記憶是可以回復的。同樣,經過修行斷除了煩惱業障,解脫了生死,證得諸法實相以後,或者說開了大悟以後,業障消失,明心見性佛性顯現之後,就會有一定程度的「神通」,就能知過去末來。
       醫學上有某些所謂「學者候群症」或稱「自閉症」的患者,因為行為與常人有異,往往因此而被認為「智障」「傻」或「低能」,但在某些方面他們往往卻有異乎常人的本事,例如擁有數學、語言、音樂、超強記憶力等等的「天才」,而且很多例子證明他們的「本事」是此生從未學過的。其實,可能是他們的「業識」中某個部分,僅是「露」出了一丁點的「過去」吧了。少數人天生或後天受到電擊、碰擊或大病發高燒的衝擊後,誤打誤闖的突然擁有了過人的能力,俗世稱為「異能」。因每個人的宿業不同,加上其他因緣,會有少數人的前世記憶,在某些情況下會顯露一些兒出來。醫學上也無法解釋這些現象,在佛教的因果法則是可以解釋的。從佛教「輪迴再生」的說法,那些「知識」和「天才」並不是外來的,而是他宿世曾經有過的「本事」,現在只不過「漏」了一些出來吧了。
        佛教的理論認為,這些「異能」,說明可能他前世是來自某些大力的神道,或其宿世的記憶,透過「塵埃」遮蔽的「自性」的某個小空隙泄漏了出來。小小空隙就異於常人,如果累世的記憶不被遮蔽的話,可能那個人就會一下當自己是男人,一下以為自己是女人,此刻當自己是老人,下一刻當自己是小孩,一時在古代,一時又在現代,今天是中國人,可能明天又當自己是印度人,太多太混亂的記憶資料就會把一個凡人迫瘋。這就猶如電腦儲存了太多太雜的資料容易「當機」那樣。
        因為僅是「遮蔽」,不是「清除」,故凡人經過修行,斷除了煩惱業障「明心見性」以後,自性顯現,自性中一切記憶就會顯現出來,這在佛法稱為「轉識成智」。「智」就是佛的智慧自心佛性,就是說他的「業識」轉化成了「佛智」。到那個「境界」,猶如撥開雲霧雨過天晴,所有的記憶都清清楚楚,有條有理,能知過去末來。但因為已擁有佛性的「智慧」,再多的記憶資料都已不會對「心」有絲毫影響。那好比是容量特大,又性能特強的電腦,再多的資料都會條理分明,不會混亂「當機」了。
        也就是說,佛教把外道粗淺的「靈魂」觀念,提升到精細的「神識」的層面,進而把解脫前的「業識」再轉成解脫後「智」的境界,也就是得道「成佛」了。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在未開悟的凡人來說,被煩惱業障遮蔽了宿世的記憶,應該是有好處而不是壞事。否則,一個未明心見性,未顯露般若智慧的人,無法清晰分析太多太複雜的往事,記得太多,自己會把自己給逼瘋。這或者又好比一個凡人,如果擁有電子顯微鏡似的眼睛,那麼他會看到他的周圍,包括他自己的身體和空氣中,佈滿了形貌恐怖的微細生物和細菌,甚至可怕的病毒,搞到他什麼都不敢吃,那麼他不給嚇死也無法生活下去。但當他明心見性,有了般若智慧,轉識成智,到那種境界,一切心外之物已清清楚楚,條理分明,但他已無念無住,萬法皆空,已「視如不見」,一切已再不會影響到他了。
        現今科學上有所謂以DNA「複製人」的問題。DNA是「色」的範圍,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分割和結合的,故通過基因工程可以複製和原來形態基本相同的生物;但人類的轉世,並不是遺傳自前世父母的DNA,並不僅是傳宗接代那麼簡單,還有最重要的,宿世帶來的「業識」。「業識」並非「色」的範圍,它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是科學無法分割和結合的。所以複製出來的生命,雖然形態上可以和原來相似,卻已不是原來生命的延績。如果從「生命的延績」上來說,複製工程就變成沒有意義。甲不可能複製出甲來,它已是另一個生命。但如果僅從「複製」某些器官用於醫學上來說,另當別論。因為被利用的僅是某些沒有思想意識的器官,而不是有前世業識的,有思想感情的整個人。
        其實近年西方人的認識,已漸漸脫離了他們的「原有」信仰,而逐步向「佛道」接近。例如電影《阿凡達》中,他們已懂得,那複製出來的「阿凡達」,如果沒有真人的「神識」(靈魂) 的進入,他只是個「植物人」,是「活」不來的。某些講靈異的電視劇裡,已漸漸「違反」了他們原有的「信仰」。科學越發達,在佛法中就會發現越多的真理,真實不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