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僑網] 「見佛」與「開光」

23-        「見佛」與「開光」
                                  ── 果燦阿保 ──

        凡人能「見」到佛嗎?


        聖嚴師父在答丹增喇嘛問什麼是「真正的佛」時說:「真正的佛是空性,所以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叫做『真正的佛』,你所見到的不論是(佛的)報身也好,法身也好。法身無身,報身佛則是如幻如化的佛。如果真正的法身佛能被見到的話,那一定不是法身佛。真正的佛是常寂光,常寂光是沒有東西的,也沒有可見的。不是用我們的心意識所能體會和解釋的,唯有離開心意識所見到的佛才是真正的佛。」(漢藏同異P38)
        《壇經》說:「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金剛經》說:「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又說:「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來」是佛陀的十號之一。
        「佛」原本一直都在,隨處隨時都在,從宇宙萬法來說,是徧一切處,從未離開過,無所謂來或去;從個人來說,佛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從未離開過,無所謂來或去。你原本就是佛,佛與凡人,僅是已悟與未悟的區別。就猶如諸法實相也即是空相,空相是如如不動,是寂滅相,無所謂來去。
        「佛」是常寂光,是無相的,能被凡人「見」到的,就不是真正的「佛」。我們常見的佛像,不論石刻木雕或畫像,都是依悉達多•喬達摩太子的人身形相而作,並非真正是佛的形相,除了在釋迦世尊住世時的人,後世沒有人真正見過「佛」。如果有人說「見」到佛菩薩,那肯定是好像寺廟裡的佛菩薩像一模一樣的形象,或是和他心目中最崇拜的那一尊佛菩薩一個樣。因為世俗所傳「見佛」,或佛菩薩顯聖,那是「相由心生」。


        佛像需要「開光」嗎?

        新製作的佛像落成,開始供奉前,行法會,安像、供香花、點燈、誦經,如密法的開傳法灌頂之壇,如民間為商場開幕,醒獅點睛,稱為「開光」或「開眼」。「開光」並非佛制,佛徧一切處,佛法滿虛空,不存在開不開光的事。佛菩薩的智慧和菩提是無上「光明」的,是不可思議的,根本不需要凡人再來為佛菩薩「開」什麼「光」,世上也沒有人有資格有能力去為佛「開光」。該「開」的,反而是帶佛菩薩像來的那個人的「無明」和「無知」。但為宣佈新建寺院,新造佛菩薩像的啟始供奉,行某些儀式以公告天下,那並非不可。如果有人以已「開光」和未「開光」的佛像來判定價值,那樣如不是真無知,就是「大妄語」。
        不論是雕的畫的塑的佛菩薩像,當你當他是佛菩薩,他就象徵佛菩薩,代表佛菩薩,應該恭敬供奉,作為觀想佛菩薩的對象和象徵。如果你不當他是佛菩薩,他就是木、是紙、是瓷、是石。聖嚴師父說:「因為印刷成紙張的佛像,當你供的時候是將它當成一種工具,象徵著佛菩薩,並不是說那便是真的佛菩薩。」(禪的世界P337
        內地某地曾經為新造菩薩像行「開光」禮,周圍的小販不僅向遊客信眾販賣新造菩薩像的相片,還有人販賣據說是「佛」在天上「顯靈」的相片。在相片裡,那天上的白雲真的好像寺院裡供奉的佛像一模一樣。當然,如果無知民眾因看到那些相片,心裡生起對佛菩薩的敬仰,從此誠心向佛,那可是善緣了。但略懂電腦剪接相片技術的都知道,用 Photoshop 等「軟件」,要弄出這類相片「易過借火」。借「開光」為名,高價售賣佛像法器,或以佛菩薩顯靈來欺騙無知信眾,那根本是斂財,是「大妄語」,是「謗佛」。為了賺幾個錢,真不怕有因果報應。


[留言]:

[Hml]:果燦居士:您說「佛」是常寂光,是無相的。這與我從一位朋友那裡聽來的似乎相合,他說「佛」是無形無相的,因為「佛」已俱足圓滿,與天地宇宙為一體了。許多「菩薩」在進一步就可以成佛,但祂們為普渡眾生,所以留下一點渡眾生的執著,(不然祂們也留不住形體,變成無形無相了)繼續去普渡眾生。這叫:「留惑潤生」。 我朋友的看法,不知講得通嗎?請 您賜教。謝謝!

[果燦]:如果所謂「留惑潤生」能成立,那就不是大菩蕯;如果照他所說,佛就不能度眾生了?
經論中說,佛徧虛空法界,是常寂光,是無相的。這要從兩方面來解:一,寺廟裡的佛菩薩像,是人類根據自己的形像想像出來的,唯一曾經住世的釋迦牟尼佛,因為降生為人,故以人類的形像示現,但古印度歷史上並未留下釋尊的任何畫像,現在我們所見到的佛像,也是後人或根據經論的描述,或憑釋迦皇族的形像,想像描畫出來的。二,我們生是人類,所以也是人類的形像出現,但經論說人人心中都有佛,是未來佛,當我們成佛時,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佛,到那境界,就應該不是人類的形像了。
至於菩蕯是否「為普渡眾生,所以留下一點渡眾生的執著,(不然祂們也留不住形體,變成無形無相了)繼續去普渡眾生。這叫:『留惑潤生』。」這種說法我沒聽過,我不懂。就我所知,菩薩度眾生,是不忍眾生沉淪苦海,是行菩蕯道。如果菩蕯還「執著」什麼,那就不是大菩蕯!
「惑」在經論上是指「迷惑」,是愚痴迷妄之心,對境所產生的錯誤的見解。「惑」能產生貪瞋痴等煩惱,故是三界「煩惱」的總稱。「惑」能障蔽正道,故亦稱為「障」。「惑」有「見惑」和「思惑」,稱為「二惑」。
我之所以說如果所謂「留惑潤生」能成立,那就不是大菩蕯;如果照他所說,佛就不能度眾生了?因為菩薩是已「轉識成智」的,已沒有任何的煩惱的,怎麼還會「留惑」?
但如果不是用「惑」這字,而是指菩薩為度眾生暫不入「涅槃」,那又是另一回事,但不可能「留惑」。下篇就講「涅槃和入涅槃」。


               ── 2011-04-11 - [僑友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