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僑網]金庸武俠中的「天龍八部」

9-             金庸武俠中的「天龍八部」
                                 ── 果燦阿保 ──

        我們這一代僑生,特別是男生,大多數是金庸梁羽生的武俠迷。金庸的武俠小說有一部〈天龍八部〉,到底什麼是「天龍八部」?以下不是談「段譽喬峰」,也不是光講鬼神。我只是在學佛讀經中突然發現,原來印尼文和馬來文,與古印度的梵文關系非常密切,幾年前我在「印度尼西亞的外來梵語」一文中有提過一二。其中提到印尼老僑生都熟悉的印尼「建國五項原則」(Pancasila:信仰神道、民族主義、民主、人道主義、社會主義),此實則是原自佛教的「五戒」(Pancashila: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Panca在梵語是「五」。所以,印尼文的「五官」是pancaindera,「五胞胎」是pancakembar,「五項全能運動」是pancalomba等等。
        懂印尼文和馬來文的網友,看了以下介紹「天龍八部」的梵文拉丁拼音,一定說,哈哈!原來如此!為什麼我不說是「梵文」,而指其為「梵文拉丁拼音」?因為懂古梵文的人太少,譯經家們就想出以拉丁字母,加上某些拉丁符號,把梵文拼寫出來,經論中雖然通常將之稱為「梵文」,其實我認為應該稱為「梵文拉丁拼音」才正確。
        「天龍八部」是佛教神話中的「八部鬼眾」,是指四天王所率領守護佛法的諸神,又稱「八部眾」,因為不是人,故也稱「非人」。金庸取其中鬼神之名為小說人物命名。
        經典中有將「天龍八部」和「八部鬼眾」分開說,也有混合說的。
        「天龍八部」是指:
        一,「天」(Deva),漢語譯成「提婆」,指居於天界的天人。
        二,「龍」(Nāga),也就是中國神話中入水能藏,出水能飛,呼風喚雨的龍。Nāgarajah是「龍王」。
        三,「夜叉」(Yaksa),即勇健鬼或捷疾鬼,包括地行、虛空、天夜叉三種,原為古印度神話的小精靈。也有經論將「夜叉」(Yaksa)和「八部鬼眾」的「羅剎」(Rāksasa) 混合說的。同樣是速疾鬼,又稱暴惡可畏,惡鬼的總名。古印度傳說,「羅剎」原為古印度一種族的名稱,羅剎男稱「羅剎娑」,黑身朱髮綠眼,羅剎女稱「羅剎私」,為絕色美婦,食人的鬼女,據說羅剎國在大海之中。
        四,「乾闥婆」(Gandharva),意為香陰,乃唯以香氣資陰,故亦名香神。這可能是民間以為「鬼神」是「吃香」的根據之一。「乾闥婆」奉侍帝釋而司奏伎樂,故又稱樂神。梵文拉丁拼音 Gandharva,亦譯為「乾闥婆城」,比喻虛幻不實之法,也指的海市蜃樓。
        五,「阿修羅」(Asura),因容貌醜陋故稱「無端」,因其果報似天而非天,故稱「非天」,其強者居須彌山之東西外毘摩質多羅宮,極弱者居人間之山間深窟。「阿修羅」也是「六道」之一。
        六,「迦樓羅」(Garuda),即金翅鳥,又名妙翅鳥等,金翅鳥之翅翮金色,兩翅廣三百六萬里,居於須彌山下層,飛行虛空,以清淨眼觀察大海龍王宮殿,常取龍為食,最勝者稱「金翅鳥王」。印尼航空公司即取此名。
        七,「緊那羅」(Kimnara),即「非人」或「歌神」。
        八,「摩睺羅伽」(Mahoraga),即大蟒神,其形是人身而蛇首。

        通常一些媒體或無知的影視編導,往往把鬼神描寫成是「吃香」的,那是誤解了。人類要以食物來營養身體,鬼神雖然沒有物質的「色身」,他們中的一部份,注意,只是一部份,是需要以「氣味」來資陰,就好比上面提到的「乾闥婆」,但他只「聞」氣味,並不是「吃」,他沒物質的色身,只有光影神識,如何能「吃」?
                               
[留言]


[立偉]:原來保哥不但對佛經有研究,也對印尼文頗有鑽研。如許多印尼華僑,在我们周圍講印尼話的朋友,問他們 " PANCACILA" 是何意,最為人知的 " GARUDA " 是什麼,相信沒幾個能了解或答得出。想不到我們僑友網里竟有伏虎藏龍之高人。


[果燦]:立偉兄過
了,我的印尼文是 Pasaran(市場語言),只是在讀經論時突然發現,原來很多印尼文是外來自古印度的梵文。我是讀到譯經家們用拉丁文拼音的「梵文」,跟我們熟悉的印尼語何其相似,舉出來大家玩玩!互相學習!帖子中所舉都是梵文的拉丁拼音。

                        ── 2011-02-「僑友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